• 武夷茶采制工艺(其它红茶)

    2015-05-12 15:25:11

  武夷所产叶,还采制成少量红。它同正山小种红一样,都属于全发酵。但它不是武夷的主产品。

  

  武夷中的绿、红、青(乌龙)三种制作工艺,历史上以绿为主。《中国文化》认为,“明朝中期以前,已产生乌龙。”学术界又认定,“正山小种红”是红最古老的一种加工方法。这种制法起源于16世纪,由此可以认定,武夷山在唐、宋、元三代以及明初,仅制作绿。明朝中叶才开始制造乌龙,清初才开始制作红。随后,武夷大量制作乌龙,而红次之,绿又次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夷岩日趋风靡海内外。而武夷岩即成为武夷山乌龙的特称。当代学专家张天福在《福建乌龙》专著中称:“乌龙是沿袭武夷制法的创新。”“乌龙制作技术与历史上的武夷制作技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中国叶学会主编的《中国的与健康》称:“武夷岩是乌龙的始祖。”因此武夷乌龙的产量在武夷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历年来平均约占60~75%。

若干年份武夷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公斤

 年  份

乌 龙 

红   

绿   

其   它

产 量

占总产

量的%

产 量

占总产

量的%

产 量

占总产

量的%

产 量

占总产

量的%

1980

21.22

50.78

10.39

24.86

10.18

24.36

1983

33.21

60.11

13.01

23.55

9.03

16.34

1984

32.17

60.93

9.35

17.70

11.29

21.37

1985

42.33

69.64

9.16

15.07

8.49

13.96

0.81

1.32

1989

58.18

60.86

10.61

11.10

23.76

24.85

3.05

3.19

1990

60.59

34.84

11.93

6.86

27.97

16.08

0.89

0.51

1991

84.10

75.18

13.60

11.68

14.70

1.52

1992

94.80

76.95

18.40

14.94

9.30

7.55

0.70

0.57

1993

117.78

78.00

24.16

16.00

9.06

6.00




来源:中国茶叶知识网

云南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