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软环境
2015-03-31 10:28:28
打击犯罪零容忍 服务群众零距离 执法行为零差错 队伍建设零违纪
东川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软环境
通讯员 袁文东
昆明市东川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经济社会发展中遗留的问题非常突出、企业改制等矛盾非常尖锐,刑事案件高发,社会治安触点多、燃点低、新老问题交织……对此,昆明市公安局东川分局提出“整治、巩固、冲刺、提升、和谐”五年规划,稳健做到一年一小步、两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四年创一流、五年大变样,打造让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的法治东川。
 
积极打造法治东川
针对东川区的现状,东川分局在五年规划里制定了最低目标和最终目标。最低目标是:人民群众满意,犯罪分子畏惧,警民关系和谐,东川警察自豪;最终目标则是:法治东川,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
为稳健地实现五年规划,东川分局在如实受案、立案的基础上,全区破案率、打处率大幅提升,违法犯罪基数逐年减少;群众切身感到治安变好,在全社会形成法治风尚,遇事信任公安并及时报警,用合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警情数下降、发案数下降,社会治安显著提升,公安工作赢得广泛理解支持,民警找回工作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那么,五年规划的最终目标实现后,东川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呢?
“全年刑事发案控制在100件以内,抢劫、抢夺案件控制在个位数,做到无命案,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区县之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优越的社会治安环境成为东川的城市名片,能够吸引外地人到东川投资兴业;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做到夜不闭户。”昆明市公安局东川分局局长朱显福介绍。
牢牢锁定工作抓手
五年规划制定后,东川分局牢牢锁定队伍带动、纪律推动、信息拉动、宣传助动、民意促动、警民互动的工作抓手不放松,社会治安显著提升,公安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在队伍带动上,建立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打破领导提拔论资排辈、经费吃“大锅饭”和“撒胡椒面”的保障模式,把提干推荐权下放到科所队;对“零发案”、多办案的单位及时给予经费补助奖励,形成公安工作只需对法律负责、不必对个人负责的风气;综合运用分批集中轮训、随岗培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建设一支党委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队伍。
“在警民互动建设中,东川分局以联系群众为根本,注重增强公安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争取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朱显福介绍:“通过积极听取群众的新方式、新思路,把群众变成社区警务的信息员、治安员;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在防控主体上明确群众唱主角,在防控手段上挖掘技防体系支撑,在保障工作上探索对各参与主体的有效激励机制,建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五年目标初见成效
在东川分局提出的‘整治、巩固、冲刺、提升、和谐’五年规划里,2014年是冲刺年,工作中心是命案必破、两抢必破、立案三件必破两件以上、立案三件必抓获两人以上。
通过之前的两年严打,东川分局的警情数、发案数、破案率、打处率呈现“两降两升”的喜人态势,部分案件相继实现现案全破,东川分局破案攻坚能力已跨入新台阶。在此基础上,东川分局提出以视频监控建设为核心的技防体系建设,吸引群众自下而上参与,尝试打破社会防控“政府独资、公安独撑”的狭隘格局,实现跨出公安干公安。
朱显福说,到去年底,东川分局刑事警情391起,全市最少;刑事立案660件,全市最低;命案连续7年全破、“两抢”案件减少到20起,并连续30个月全破;在全省首家实现两抢全破、做到刑事案件和治安“盗、抢、骗”三类案件每立三件即破案两件以上、抓获两人以上。公安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执法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参与技防建设热情高涨,公安工作量显著下降。民警纷纷表示:“社会治安好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警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