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多个日夜的守护
2015-03-31 10:38:15
3千多个日夜的守护
通讯员 刘庆海
2006年,一条再现临沧“跨越式”发展的地标性建设、全长128公里的祥临二级公路(临沧段)全线开通。从此秘境临沧,有了史上第一条“陆上交通大动脉”。期间,守护着这条公路的临沧市公安局交警部门的民警们,在深山扎营、鏖战寒暑,9年日夜巡守,3200多个昼夜从未间断过。
安营扎寨,执勤点成了民警的家
“风水垭口”、“分水岭”,位于临沧市云县境内,是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设在祥临公路事故高发地段的两个“哨卡”,也是民警们一年365天生活、工作的“家”。
其中,环境最为恶劣的算是“风水垭口”了。这里地处深山,雨季云雾升腾,电闪雷鸣,能见度不到20米,常常是“噼噼啪啪”的雨点不时撞击着80平方米的简易板房,此起彼伏。更令民警们难以忍受的是,这里的冬季让人手脚僵硬,关节胀痛、发麻,不听使唤。在这深山野岭里,民警们无一例外地被风湿病魔所侵袭。
“谁让我们是交警呢?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得把它干好”。驻守在这里的民警不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甘苦与共,从事着每天必须重复的查车、验证、宣传、告知、监督提醒大货车加水、检查制动器、排除故障等单调、乏味的“方程式”。
中队长小李是身先士卒的典范,身患“胆结石”的他,衣袋里的“利胆片”是随身携带的“宝贝”。由于出警、救险,生活不规律,饮食难以调整,他的“胆结石”不时发作,疼痛难忍,擦去滚动的汗珠,又矗立在路面。他说:“我们的警力与任务形成强烈反差,全中队12名民警,时常被集训或其他警务所调遣,经常在职在位的只有6人。这种情况下,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啊!”
火眼金睛,假牌假证遇“克星”
“云南祥临公路的民警太厉害了,不论你的证件和牌照伪造得多么缜密,他们一眼就能看出破绽来,走祥临公路还是老实点好。”这是不少进出祥临公路的驾驶员们共同的体会。
何刚、黄海强、饶彬三位民警是这条公路上的打假尖兵,他们并非具有天生的识假才干,而是勤钻苦练出来的,付出要比常人双辈的艰辛。其中,黄海强不仅是交通肇事案件的办案能手,还是打假战线的“领头雁”。这位从云南大学走来的海南小伙子,身上不时透出一股“灵”气,10多年的交管工作,成就了他查缉各种交通违法的丰富经验。今年2月的一天,和同事们一道在分水岭巡逻的黄海强总觉得行驶在前面一辆重型牵引挂车有问题,并拦下该车进行检查。这时,黄海强以其精湛的业务技能,一眼并从驾驶员出示的该车行驶证“检验合格条章”上看出了破绽。“检验合格条章是伪造的”,经网上比对查证,这辆重型牵引挂车已整整脱检了一年。面对交警获取的证据,重型牵引挂车驾驶员无言以对,陈述了使用伪造“检验合格假条章”的违法事实。
据统计,9年来,“凤水垭口”、“分水岭”两个驻警执勤点共查获涉嫌使用假证、假牌交通违法行为363起,依法收缴假驾驶证85本、假行驶证214本、假车牌65副。364名涉嫌使用假证、假牌交通违法行为人受到了依法处罚。
见证担当,警民同舟筑防线
“过去,我们认为交警除了罚款还是罚款,没想到他们情系百姓安危,风雨无阻,在‘生死线’上把一条条脆弱的生命抢了回来,很令人感动。”在祥临公路沿线,见证过民警真情服务的乡亲们,滔滔不绝诉说着民警抢救伤员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
2014年仲夏一个风雨交加夜晚,一辆满载25吨水泥的祥云大货车行驶至祥临公路K204+900M处的连续下坡的路段时,由于暴雨不断,路面湿滑,驾驶人一脚踩在刹车上,开始采取制动减速措施,在一阵横冲直撞之后,“嘭”的一声,横翻在路面中央,而驾驶员和随同的妻子却从驾驶室里被重重地甩了出来,倒在了溅满玻璃碎片的血泊之中,25吨水泥七零八落洒在路上,顿时交通中断,50辆车堵成长龙……
“救人在即、疏通在即、抢救货物在即。”冒雨午夜出警的分水岭驻勤点民警,将驾驶员和他妻子抬在路边,并用唯一携带的雨伞为他们遮雨,查看伤情后,由于肇事当事人伤情较重,民警们与闻讯赶来的昔汉村委会新寨组10多位乡亲一道,争分夺秒,将伤员夫妇抬上了接报赶来的救护车,而此时昏迷中的夫妻俩对现场一无所知。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李师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10多位乡亲见民警们马不停蹄,也不甘落后,主动投入到搬运散落水泥,清理路面的行动之中。他们一袋一袋地搬运堆积,又找来塑料布,一块一块地遮在水泥上,直到清除路障、恢复交通。在历时4个多小时的雨夜救险中,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乡亲们见证了人民交警民生至上的公仆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