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公安教育改革 倾力服务“一带一路”

    2015-04-14 11:46:48

提升教学质量  推进教管融合  探索教改之路

深化公安教育改革 倾力服务“一带一路”

——云南警官学院建立适合现代警察大学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记者 张念炜 通讯员

 

今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3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进行主旨演讲时宣布,经各方努力,“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

“云南警官学院作为云南省的一所公安院校,责无旁贷。学院党委一致认为‘一带一路’是从经济角度入手,经济的合作必然会提升沿线国家的实力,从而要求各国维护本国安全能力的提升,也必然延伸至安全领域的合作。”云南警官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宝教授说,云南警官学院适时调整教学改革方向,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全面深化公安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建立适合现代警察大学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区域性高水平现代警察大学,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倾力服务。

 

A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作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郭宝开门见山地说,“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课堂教学质量抓起,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解防暴棍的使用技术……”学院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除了警官学院的学生,在阶梯教室里还坐着由学院的8位党委成员、教授委员会的全体成员、督导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和各专业学院负责人、10个教学院(部)和行政部门的领导组成的61人的庞大听评课团。

讲课的是警体部教授李德祥,他一边讲授,一边现场演示……深厚的武术功底和精彩的授课不但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博得了听评课团成员的一致好评。在随后的评课中,李德祥教授的那堂课取得了100分的最好成绩。

云南警官学院在“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中,要求听评课团成员在每周二的第一二节课和周三的第一二节课去听老师的课程,要求老师讲授的内容必须是按课程讲述,不得随意更改课程。在连续听课两周后,听评课团对之前听过的8位老师的教态、教姿、教学内容等进行打分。

“如果每位老师的授课质量都能达到李德祥教授的水平,学院的教学质量将有质的飞跃。除了李德祥教授的授课得到高分,法律系教授向群的授课也得到了97.25分的好成绩。”郭宝介绍,听评课中,也出现了一些低分数,最少的得分只有30多分。

这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从201210月一直持续到201412月,历时两年多时间。在云南的高校中,这种大规模、高规格的听评课绝无仅有。听评课团也对学院的246位老师的课程,逐一进行了点评。

“通过随堂听课、师生点评、观看录像、学习交流、整改提高的方式和及时点评、及时总结、及时完善、及时整改,达到了‘促学促教’的目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院学科、专业及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学院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院对全部老师的‘底子’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发现了一大批授课质量好的老师。针对优秀老师,学院及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同时,也发现了授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郭宝说,根据老师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方案。针对部分老师存在的短板,专门聘请云大和其他高校的教授来“开小灶”,做针对性地辅导。“到5月份,学院还将组织40位老师,到上海的公安部师资队伍培训基地进修。”

 

B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优势专业

除了开展“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云南警官学院还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服务公安工作。云南警官学院承担着三大任务——本科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和外籍警察培训,多年来,为云南公安机关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变化,国家对公安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越来越高,学院根据公安工作的新变化,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延伸。

“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专业,是学院一直追求的目标。”云南警官学院教务处处长张爱国介绍,随着公安部公安工作的变化和需求,学院及时增加专业设置,申报相关专业。云南一直是全国的禁毒前沿,学院及时设置禁毒专业,建立禁毒学院。几年下来,学院的禁毒专业在全国公安院校中已独树一帜,很多课程入选公安部精品课程。

昆明“3·01”暴恐事件发生后,云南成为全国反恐前沿。针对这些公安工作的变化,学院及时成立反恐怖大队,积极申报反恐怖专业。“紧盯公安工作的重点走向,及时调整公安教育改革方向,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完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是学院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张爱国说,同时,学院通过“三项育人”(协同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个高校培养的人才,都有不甚完美之处,为此,云南警官学院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和浙江警察学院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积极合作,将警官学院的学生输送到这两所公安院校学习深造。通过和优势院校的强强合作,使警官学院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公安工作。除了“院校合作”,学院还采取“院局合作”模式,和深圳市公安局盐田分局合作,警官学院的学子去盐田分局见习,老师去挂职、锻炼、调研,加速了人才培养的进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院还实行“双指导制”,除了学院的导师,还将全省公安机关一线的优秀人才,聘请到学院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全面发展。

学院先后与省公安厅走私犯罪侦查局、迪庆州公安局、蒙自县公安局等公安基层单位共建了14个教学、训练、实践合作基地。同时,建有省公安厅中级警官训练中心、公安部禁毒类教材研发基地、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等8个省部级基地,稳固了在职民警培训根基,加大了培训力度,为提高基层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文化育人方面,学院在教学中严格纪律要求,尤其是政治纪律严明,向学生灌输政治、法律、警察意识。不但在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教育,在专业课程中也不断渗透政治意识。同时,狠抓党风、作风、教风、学风、校风等“五风”建设,形成学院独有的警营文化。

因为公安工作的动手能力较强,要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学院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回到当地基层派出所见习,并要带回见习鉴定。在大三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学院也安排学生统一实习。几年下来,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多次获得见习和实习单位的好评。

“在深化公安教学改革中,学院还加强了教师教学能力大提升工程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两个工程’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加强了教师能力建设,提升了教师教学质量。”张爱国介绍,学院还先后同泰国皇家警察尉官大学、老挝公安大学、缅甸中央警察培训学院、柬埔寨国家警察学院等多所国外大学以及警察机构、警察教育机构等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C教管融合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在所有的高校中,一般老师上完课就走了,和学生接触较少,学生的很多疑惑都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此也广受社会诟病。

长期以来,云南警官学院也形成了专业学院、专业老师、专职学生管理的局面,形成了“两张皮、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老师只管教学,管理人员只负责学生管理。近年来,学院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公安教育新模式,琢磨着如何“将两张皮合成一张皮,将两条线拧成一股绳”,形成教学合力、教管融合的新模式。从去年开始,学院将“教管结合”的模式上升至“教管融合”。

反恐怖专业大队大队长李大和说:“之前,学院的侦查、治安、法学、反恐、职教院、计算机、禁毒等七个管理大队游离于学院之外。去年,学院将七个大队并入相关的学院,使这几个大队也融入教管融合的范畴。在平时的教学讨论中,除了老师要参加,管理干部也要参加,加大了对学生的培养力度;所有的学院领导、中层干部和老师都要轮流值班,深入学生的自习课和宿舍中,不但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业上的困惑,还加深了师生关系;同时,学管干部和专业老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了教管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抽调176名学生,驰援云南铁路公安局和机场公安局春运安保工作。”今年131日和214日,云南警官学院反恐怖专业大队先后接到公安厅和学院指令。李大和一边制定安保方案,一边通知回家过年的学生。采取微信、QQ群、短信、电话、相互通知等方式,一一传达指令。

“仅仅两天时间,176名同学全部奔赴一线。从22日第一批学生到岗,参加春运安保工作时间最长的已近40天,最短的也有20天。他们不辞辛劳,每天巡逻在火车站、机场,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为旅客搬运行李、回答问询、扶老携幼5万余人次,协助民警处置治安事件100多起,为保春运安全贡献了力量。”李大和说。

“今年38日至44日,在迪庆藏区维稳敏感时期,学院派出50名学警参加安保工作,受到藏区群众的交口称赞。”治安学专业大队张永洪大队长说。

副院长孙学华代表学院党委在看望执行安保任务的同学们时,深情地说:“你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舍小家为大家,保障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团聚。你们用行动践行了‘忠诚、责任、奉献’的校训,学院因你们而骄傲。”

在搞好教学与在职民警培训的同时,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指示,学院积极参与并圆满完成多次大型活动的安保任务,成为云南公安不可或缺的重要后备力量,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

20086月,学院派出4000余名师生参加2008北京奥运火炬在昆明传递活动的安保工作;20097月,学院先后出动警力5400余人次,圆满完成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安保任务;2011年,学院派出4459名师生驰援深圳大运会安保工作;2012年,学院先后3次组织1000名师生,圆满完成昆明长水机场模拟运营大型演练任务;2013年,学院先后出动50020000人次,参加昆明南博会维稳治安任务,受到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常委的高度评价。

“通过教管融合和派学生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加快了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李大和说。

 

D建立现代警察大学培养体系

“在省公安厅和省教育厅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云南警官学院还与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实质性合作,形成了联合培养警务硕士合作机制:凝练并确立了‘立足公安、面向民族边疆,突出特色、服务警务实战’的警务硕士培养理念。”

郭宝介绍,2012年,学院全票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答辩验收,取得禁毒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资格,办学层次和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20139月,首批15名警务硕士研究生全部入学报到,从此翻开了学院史上硕士培养的新篇章。

云南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传统安全威胁有新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显现,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打击犯罪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警务人才是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云南警官学院适时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成功获批开办外国留学生教育资质,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招收警务硕士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公安院校,拓展了国际化办学空间,国际化办学再上台阶。

为贯彻公安部、教育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320日,云南警官学院还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杜敏担任组长,由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宝教授,副院长孙学华,政治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吴思才担任副组长,其他党委领导为成员的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以建设现代警察大学和高校审核评估的客观要求为依据,积极贯彻省公安厅对全面深化公安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大力推进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适合现代警察大学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推进现代警察大学建设进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建设没有终点,发展没有止境。全国和云南省政法工作的方针为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院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法学为依托,重点加强禁毒专业建设,构建主干学科特色鲜明、多种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群,协调发展本科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到2020年,为把学院建成区域性高水平,教育质量高、科研能力强、办学效益好,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现代警察大学而努力奋斗。”云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杜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