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华区看守所打造心灵驿站

    2015-05-05 11:52:18

五华区看守所打造心灵驿站

  张念炜 通讯员  

“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类似的场景,出现在高墙电网的监区里,显得很特殊。

419日上午,一场心理帮教课在昆明市五华区看守所举行。在五华区看守所监区的一间“教室”里,13名未成年在押人员,与心理帮教志愿者进行互动沟通。

 

一张张纸条体现了孩子们的转变

这天,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志愿者部部长李春香和3位志愿者走进位于五华区看守所监区的“看守所社会工作站”。在这间明亮的“教室”里,周边摆着书架和桌椅,靠窗的墙上挂着几张手写的“团体契约”。

“在团体中彼此尊重、接纳,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人,不急于否定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不随便对其他成员的语言或行为下定义、贴标签……”这是“团体契约”中的“尊重”一条的注解。在契约中,有对守纪、真诚、投入、开放、尊重、保密和作业等条目的注解。下面,签名的人有六七十人之多。

“建立‘团体契约’是志愿者和孩子们沟通的第一步。这些契约内容也都是和孩子们讨论后,一点点梳理出来的。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出契约内容,他们才能自愿遵守。同时,在签名时,志愿者的名字也会和孩子们签在一起,让孩子们感到这些辅导老师们时刻和他们在一起。”

同时,志愿者还会组织孩子们将自己的感悟通过画笔描述出来。在墙上,记者看到一个“天下一家”小组的宣言:亡命天涯,不如早日归家。下面,有10个孩子的签名,第11个孩子的签名下面,还写着一个日期。“这个日期是这个孩子释放的日期,他也很渴望那一天的早日到来。从这张画上,我们感触到的是孩子们对渴望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李春香介绍。

在墙壁上,还挂满五颜六色的小便笺,留下了无数孩子的心愿。一位叫小谭的孩子给未来的自己留言:谭总你好,出去以后好好做生意,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娶个老婆,生两个大胖小子,好好教育他们,不让他们和我一样。教他们怎么做人,多多苦钱,让父母和孩子过好日子……

 

一句句温暖的话让孩子笑逐颜开

当天来到“教室”的孩子,是1-5监区的14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要参加庭审,所以到场的只有13个。当天帮教课的主题是落实《弟子规》之孝篇《罗伦还剑》,志愿者是安心、李春香、何如、黎隆金。

按照帮教内容,志愿者制定了详细的清单。通过齐念《感恩词》培养孩子们的感恩心态;助教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将“团队契约”落于纸上,供大家遵守,联络感情;助教老师随机抽查同学们的作业,巩固之前的内容;播放《弟子规》视频来熟悉经典;助教老师引导同学们提问,主训老师解答,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通过视频分享,觉察当下……

李春香介绍,在这里,大家就是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没有歧视、没有差异,志愿者老师们像在学校上课一样,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引导、辅导他们,培养他们转变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尽管孩子们来到看守所的原因各异,但我从来不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进来的。我不揭孩子们的伤疤,也怕我问了后会对孩子们有偏见。”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安心老师说,“在我眼里,他们就是一群缺乏管教和正确思想观的孩子。我能做的就是用温暖的语言和心与心的沟通,让他们感到社会没有遗弃和放弃他们,让他们在这里学到有用的东西,希望他们出去后能好好做人、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同学们说,什么是真诚、宽容和尊重呢?”安心老师征求着每个孩子的意见,鼓励大家说出对这些词汇的见解。这些本来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词汇,但在这些孩子们解释起来,却是那么的艰难。孩子们有的不停挠头,有的扭来扭去,但在安心温柔的引导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小小的“教室”里,安心温暖地引导和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

 

一本本作业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

“今天呢,有两个同学表现很好,老师要奖励他们听两首歌曲。请问同学们想听什么歌曲?”黎隆金老师征求着大家的意见。

“对近期表现好的同学,我们会以他们点歌的形式来褒奖他们。”李春香介绍,这个环节同学们很喜欢。在高墙电网的监区里,听音乐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渴望。为了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孩子们也很努力。尤其是有权利点歌的孩子,就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

随后,胡夏的《那些年》和梁静茹的《宁夏》在“教室”里悠扬地响起。一些孩子沉浸在音乐中,闭目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嘴里轻轻跟唱着,手还在慢慢打着拍子……外面的监区里,铁门沉重的碰撞声和这里悠扬的音乐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在眼前的这些孩子中,有的是因为抢劫、抢夺甚至是杀人等原因进来的。我无法想象他们在实施犯罪一瞬间的凶狠和狰狞的表情,但他们此时在“教室”里的慵懒、放松和开心的笑容,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这些半大孩子身上的变化,来自管教民警人性化的管理和这些志愿者老师的辛勤付出。

在孩子们自己讨论制定“团体契约”的同时,其他的老师在批改着孩子们的作业。这些作业也都是围绕“团体契约”布置的。孩子们的字迹不乏潦草、错别字,字体也大小不一。从孩子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这些孩子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很用心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我最喜欢的就是来这里上课。”因为抢劫而失去自由的小谭说,自己刚进来的时候很后悔、自责,连做梦都在哭。但在接受志愿者辅导后,心理慢慢转变过来了。“老师从来不歧视我们,对待我们像对待他们的孩子一样。有些心里话,我不好当面说,就写在作业里。”

“从作业本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一点点的变化,民警也从孩子们的作业里了解到了孩子最真实的想法。这些作业本,搭建了孩子和老师、民警沟通的桥梁。”五华看守所副所长练学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