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雄警民携手保护濒危物种髭蟾

    2015-05-05 12:04:15

镇雄警民携手保护濒危物种髭蟾

本报讯(通讯员 宋盛红 万祖琼)近日,镇雄县五德镇五德村鱼塘村一儿童在山沟里抓蝌蚪玩的过程中,意外抓住了两只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髭(zī)蟾。经动物研究专家鉴定,这两只髭蟾属云南独有的“哀牢髭蟾”,属云南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当时我都不了解,小孩子下沟去搬石头玩就搬了这两个东西回来。我以为是田鸡,没有细看,后来听说是长胡子的,我就叫小孩子们拿来看看是啥子动物。”鱼塘村小组长王辅友说道。

长胡子的田鸡在村里男女老少从未见过,这两只“怪物”出现的消息在全村迅速扩散。因为好奇,村民李先平也前去看热闹,并打电话邀约相关部门专家前去查看。

接到电话后,镇雄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县森林公安局民警一行人赶往五德镇五德村鱼塘村民组一探究竟,在王辅友家见到了这两只髭蟾。

“我看了后发现在电视上看见过,电视上说贵州梵净山有这个东西。我就在网上查到其是一种珍贵保护动物。”李先平介绍道。

通过现场察看体征和把图片发给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请专家进行判断以后,确定这两只动物属于中国特有的一种蟾类,中文学名叫做哀牢髭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只动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上腭部有816对的角质刺,俗称胡子蟾,也叫胡子蛙,被称为中国‘角蛙’世界上胡须最多的蛙类。”该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工程师宋盛红介绍说。

在确定这两只小动物就是世界濒危物种——髭蟾之后,镇雄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述了胡子蟾的重要性,大家一起把这两只髭蟾放回其产卵的小溪中。

“像你们村有这样好的条件,要尽量保持原生态,不要往溪水里排放污水、丢垃圾、燃烧农作物秸秆及扔倒灰烬等,保持住这片青山绿水,让胡子蟾很好的产卵、繁衍。”镇雄县森林公安民警现场对胡子蟾的保护提出建议。

据记载,“哀牢髭蟾”属两栖纲、无尾目、锄足蟾科,是中国独有的五大髭蟾中的一种,为云南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云南滇中哀牢山和无量山地区。南涧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哀牢髭蟾分布的最北端。“哀牢髭蟾”雄蟾上唇缘有1016枚粗大黑刺,俗称“胡子蛙”。其眼内虹彩的颜色上半部为蓝色,下半部为黑色,非繁殖的成体营陆地生活,繁殖期进入水中,24月产卵于水质清澈、水流平缓的溪流中,40天左右可孵出蝌蚪,蝌蚪数量多,但成活至完成变态比例却很低。

镇雄县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镇雄县森林公安局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同时,加大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宣传力度,随着县境内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广大人民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高,群众自愿救护野生动物的事例屡见不鲜,这就给髭蟾的生存繁殖创造了条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森林公安将继续加大对髭蟾出现的这一邻域保护力度,把这个物种好好地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