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生活半径

    2015-05-12 11:27:15

母亲的生活半径

广南县公安局 韦延丽

如果以母亲的家为圆心,以母亲到过的地方为终点,由此拉成的直线为半径,那么,在母亲一生中,生活的半径很小,小得基本没出村、没超过5公里。

读初中时,我和同学相约到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村,才行至半路,我的脑海里便浮现路前方一个村的全貌。当我走到那个村时,村里的面貌与我脑海中之前浮现的一样。同学说我有特异功能,能未卜先知。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一项说:我之所以知道我从未到过的村庄面貌,很可能是因为我的母亲在怀我时到过那个村庄,母腹中的我摄下了村庄的全貌。不想特异的我喜欢这个解释,便迂回着询问母亲,是否到过那村时,母亲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没有,原因是母亲一生中,从没出过我们村,说这话时母亲52岁。

工作后,我一直想让母亲出一趟村,可母亲总以晕车为由,成天守着养活全家的小商店。看店、带孩子、煮饭、缝缝补补、洗涮涮,她的生活半径就那么小!生活视野就那么窄!窄到只知中国有个毛主席,也知道有越南(父亲上过老山支前)和日本,却不知道它们在哪。但这一切,并影响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真挚。

村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渠,母亲都了如指掌;地里的谷、麦、果、菜,何时青、黄、老、熟,母亲都一目了然;而左邻右舍的性格脾气,母亲也是清清楚楚,邻里关系特别是妯娌婆媳关系处理得非常。,母亲的一生,从未与奶奶、三姑六姨、妯娌和自己的儿媳妇红过脸。因此,当我终于在全家的期盼中,成了村里飞出母亲生活半径的第一只“金凤凰”时,家里的三亲六戚纷纷劝说母亲,走出她的活动半径,见见世面,可母亲只是笑笑。

第一次让母亲走出活动半径外缘于一场让她夜不能寐的皮肤病。病菌在母亲松弛打皱的皮肤上疯长,只几天功夫,就将母亲全身上下肆虐了个遍。我向单位请假,决心带母亲走出半径,寻医问药。那是母亲第一次坐车,坐车之前,母亲逢人就说,她怕晕车,为了不让她晕车,上车后,我便将母亲那双粗糙的手揽进怀里,母亲眼里一亮,但很快就将手强行抽回,嘴里磕磕巴巴地说,皮肤病会传染,她不能把那些该死的病菌传染给我。后来,在我的倔强和貌似科学的说服下,她才勉强将双手交给我,交手给我的那一刻,母亲突然就低眉顺眼起来,像个孩子,还像个外人,手颤抖着。

一路上,我一直给母亲说着她活动半径外的人和事,她像个爱听故事的孩子,或点头,或微笑,或感叹……车不知不觉到了100多公里外的州医院,下车后的母亲笑笑说,原来她不会晕车。

算起来,母亲这一生只走出过她的活动半径三次,第二次是因为我生孩子。怀孩子时,母亲的电话常常越过她的活动半径,关心着我和孩子的一切,失去过五个孩子的她总是担心、总是害怕,无数次跟我说生孩子的种种风险,而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告诉她,现在医学发达了,生孩子风险不大。可母亲总是不信,总觉得我是在安慰她,这种纠结直到平安生下女儿后,母亲才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当她以外婆的身份,组织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到县城吃月子酒时,她是带着种种担心来的,而当看到婆婆和老公,一天五餐的侍伺我时,她放心了,住了一夜,便要回村。走时,因下雨,我让母亲穿了一双运动鞋回去,可那鞋带着我的心在母亲的活动半径中才行走几日,便又回到了我的手中,原因是家乡一种没根据的说法。那时恰逢月子里的女儿没奶吃,婆婆说是因为在月子中送了别人东西,等于将孩子的奶送了别人。母亲不知从哪听到了这个消息,二话没说,将鞋带了回来,弄得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一直想着等孩子断奶再将鞋给母亲送去,可还没送回,母亲便淡出了她的活动半径,让那鞋尘封在了我的心里,隐隐作痛。

母亲第三次走出活动半径,是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瞬间就卷走了我存贮的精神食粮。母亲是突发脑溢血倒在她活动半径里的,倒下时,手里握着镰刀,背上背着背篓,背篓里装了一篓春色和绿意,她在为我们兄妹采摘春色的同时,却没有抓牢她眼里的绿意。

我如精神失常的孩子,只知握住母亲尚带新鲜泥土的手,任别人怎么劝也不愿放下。当我从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赶到她身边,从哽得发痛的喉咙里喊出一声“妈”时,我看见一滴泪冒着热气爬出她眼里的春天,扭曲着滑过她脸上的沟沟壑壑,最后变成微不足道的一点,滴落在她的活动半径里,很快渗入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