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零距离 服务群众无缝隙
2015-05-19 10:57:13
盘龙推行“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网格化管理
联系群众零距离 服务群众无缝隙
记 者 张念炜 通讯员 杨 勇
“大叔,也过来吃米线啊?”“是啊,蒋所,你也来了啊。”5月10日,周末。在海拔2300多米的阿子营,清晨的气温还有点凉,但一家米线店里却逐渐热闹起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阿子营派出所所长蒋云明也来到米线店就餐,不时和吃饭的群众打招呼。“蒋所,你们最近在甸头村委会试行的‘十户长’制度,我们都听说了,也盼着到我们那里去推广啊。”谈到“十户长”,米线店里一下热闹起来,不少群众端着米线围拢过来,跟蒋云明了解“十户长”到底是咋回事……
满足农村群众的服务需求
阿子营风景秀丽,地处梁王山支脉,山崖突兀,溪涧盘曲;有大小龙潭千余个,溶洞有马军仙人洞、朵格黄龙洞、者纳溶洞。其中,朵格黄龙洞常年流淌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汇至牧羊河,蜿蜒流到松华坝水库,滋养着昆明城区的数百万人。
自朵格黄龙洞以下4.5公里处,一条支流从一个秀丽的小村庄淌过。这里是阿子营街道办事处甸头村委会,距昆明40公里,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容干净整洁。如今,蒋云明的车子就停在了村委会门前。
“阿子营被列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后,这里三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维护治安、保护环境、保水保林。”蒋云明介绍,去年底,盘龙区委、区政府推出了在全区城市街道社区推行“五级治理”的试点意见。阿子营街道办党工委、办事处也决定在全街道农村社区推行“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承担的社会服务与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功能更加突出,群众对村委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通过推行‘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了村委会组团化、网格化服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和警民和谐,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蒋云明说。
在街上丢个烟头都要被罚
“现在,在甸头村委会的街道上,只要发现垃圾和丢弃的烟头,负责这个网格的保洁员就会受到一定处罚。所以,现在我们丢烟头都要先找垃圾桶。”阿子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云宝介绍。
阿子营推行的“五级治理”的联动体系是:区级网格——街道网格——村委会网格——村民小组网格——十户联保组网格。甸头村委会现有8个村民小组,381户1527人,按照居住相邻原则,将村民以10到20户作为一个联保组,推选出了以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组成的23个“十户长”,以彻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甸头村委会书记苏述琪介绍:“以前,每个村民小组长的‘辖区’相对大,有的村民小组有六七十户人,小组长无法完全掌握小组群众的动向。有些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就会爆发出来,动辄就闹到街道办。现在,每个‘十户长’只负责自己的10多户群众,大家有个小纠纷、小矛盾,基本在‘十户长’那里就解决了。实在大点的矛盾纠纷,到村委会这一级就化解了。现在,很少再有矛盾纠纷上交到街道办了。自选出‘十户长’以来,已调解矛盾纠纷23起。”
“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村委会矛盾化解能力明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升、党建引领作用明显发挥。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甸头村委会的经验,在全街道14个村委会全面推广。”李云宝说。
“十户长”释放出大量警力
试点工作中,甸头村委会还印制了50本厚厚的手册。“手册中列举出了社区情况、十户长名字、网格单元登记、各类人员信息和单位情况。”阿子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荣说:“通过手册就能清晰了解辖区的所有情况;另外,还建立了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挂一连四’结对、致富能人、村情民意收集、矛盾化解、‘十户长’巡查表等六本民情台账。”
“阿子营派出所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派出所,辖区面积242平方公里,目前只有9个民警。”蒋云明介绍,以前,很多村民小组的大小矛盾纠纷得不到解决,都要选择报警;而民警长途跋涉后了解到的往往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牵扯了大量警力。而现在,随着“五级治理”和“十户长”制度的推出,很多矛盾纠纷都化解在了基层,释放出了大量警力。
“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网格化服务管理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把服务群众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切实保障了群众权益。同时,还实现了力量整合,多方参与,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组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蒋云明说:“围绕‘保护、发展、稳定、民生’推行的‘五级治理、十户联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使农村在推进水源区保护发展、服务辖区群众、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实现了民情联系无遗漏、村组管理无盲点、服务群众无缝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