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POS机销卖场 盗刷金额 300万
2015-05-19 10:57:58
改装POS机销卖场 盗刷金额 300万
记 者 张念炜 通讯员 贾 锐
通过对POS机进行无线遥控,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瞬间便传到省外的一台手机上,通过克隆伪卡,储户的钱就源源不断地被“分解”到不同的银行卡上,最后被取现瓜分……
自公安部部署开展“联合整治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专项行动”以来,在省公安厅、昆明市公安局的组织下,五华分局于近日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1·22”特大窃取公民银行卡信息克隆伪卡盗刷案,抓获张某、李某某等犯罪嫌疑人16名,捣毁一个专业克隆伪卡和一个专业改装POS机的犯罪窝点。
卡未离身咋就被盗刷6万元
“银行卡装在身上、密码也没泄露、没有消费,怎么会在上海、江苏等地被人取了款?”1月22日,4名持卡人先后到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月牙塘派出所报警称:不到1天的时间里,他们收到银行消费短信,称储蓄卡被盗刷1至2次,金额从5000至2万元不等,共计近6万元。
针对案情,五华分局经侦大队和月牙塘派出所联合开展案情调查和分析。民警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起有别于传统盗取卡片、窃取密码后再盗刷案件的新型银行卡诈骗案件。是新的银行卡犯罪类别,犯罪科技含量更高、隐蔽性质更强、侦破难度更大。
对此,五华分局高度重视,抽调经侦大队、网安大队、指挥中心、法制大队、月牙塘派出所等多部门多警种成立“1·22”专案组。立案当天,专案组得知又有一名储户银行卡被盗刷100万元。为此,公安部将此案列为“窃取公民银行卡信息克隆伪卡盗刷案”督办案件。
经专案民警对受害人银行账户交易信息进行了解和深度研判,发现4名储户均为月牙塘派出所辖区的一家健身会所的会员,曾用储蓄卡在会所内的POS机上刷卡消费,且4人银行卡均在某餐厅的同一台POS机上被盗刷下账。据此线索,民警展开了侦查。
经大量摸排,警方很快查明一个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获取持卡人信息及密码后,克隆伪卡进行取现、盗刷的新型犯罪团伙,并锁定1名身处昆明的重庆籍男子李某。
盗刷50多人291万元存款
1月24日晚,专案组民警在昆明某酒店将李某抓获。
经审讯,李某交代,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1名远在江苏的“上线”张某,拿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后,由他克隆伪卡再交给“下线”取现。1月30日,民警在上海将该团伙主犯张某抓获。随后,民警又在昆明、上海、南京等地进行抓捕。至2月7日,16名成员全部落网。
该案告破后,民警共缴获作案用的POS机16台、银行卡100余张,SD内存卡、电子按键软膜等10余张,查获被窃取的公民银行卡信息1000余条。该团伙盗刷50余名受害人存款共291万元,已追回受害人经济损失20余万元。因涉嫌信用卡诈骗,张某等16人已被批准逮捕。
被抓获时,张某自称是富士康的员工。据他交代,去年9月开始,受微信群内讨论克隆卡取现的影响后,他从网上购买了一些POS机,拉拢曾在华为公司任高级工程师的周某,后经人介绍认识李某,李某在昆明负责克隆伪卡。
张某把李某、周某视为业务骨干,几人从没见过面,基本上靠网络交流业务。为遮人耳目,张某决定在难以识别的POS机上做手脚。按POS机的工作原理,拆开后盖会触动自毁装置,发出预警声后,随即POS机自动报废。起初,周某按照张某从网络上学习的改装技术,安装SD卡试验10多次以失败告终。经反复研究,最终周某仅凭0.01毫米的焊点塞进DS卡和芯片,只要用户刷卡消费,通过无线设备就能掌握储户的银行卡信息。
因长期接触过信用卡,李某也自学成才。在电脑上插上网线和存储卡,制作伪卡也变得轻而易举。
改装POS机后廉价售到卖场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该团伙发展到16名成员。他们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0岁,其中有四五人来自云南。
这些被改装的POS机,部分由周某安排人推销到南京的餐厅、会所和手机卖场,大部分由李某认识的二级代售商以1000元的价格,出售或租赁给昆明的商户使用。目前,团伙已经发展到五六个级别,靠窃取用户信息、改装和推销POS、收取废旧的储蓄卡和芯片卡来制卡、取款等。
拿到克隆卡后,该团伙以刷卡、转账、套现的形式来非法获利。起初,贪婪的他们等到银行刚下班就来套现,没想到储户收到了短信告知银行,银行将钱进行冻结。有了前车之鉴,他们选择了能即时到账的POS机,并趁凌晨储户睡觉时再取款。
按照被窃取储户的金额约定,本案的主犯张某和李某分别获取70%和15%的提成,剩余15%将逐层分给其他人员,最低级别的成员有3%的提成。而负责改装技术的周某,除返点外,每改装一台POS机,还会有7000元的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