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宾川全力提升执法能力和保障水平

    2015-05-26 11:23:16

优化用人机制  盘活警力资源

宾川全力提升执法能力和保障水平

通讯员 宋金友

今年以来,为妥善解决公安机关工勤人员管理难题,盘活警力、整合资源,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保障水平,宾川县公安局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成立警勤务保障中心,按事业单位编制统一管理工勤人员,探索建立文职人员制度,推进工勤人员管理改革取得成效。

 

设立机构 破解难题

在破解难题中,宾川县公安局针对工勤人员长期占用政法专项编制,自身岗位级别待遇长期得不到明确和提升等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对全局工勤人员和非执法岗位进行了梳理,经与相关部门协调,决定建立文职人员制度,将工勤人员安排到文秘、档案、计算机、水电维护、后勤、保管等岗位工作,统一管理、统一保障。

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编制部门支持,批准成立宾川县公安局警勤务保障中心,为县公安局下属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核定人员编制数23名,其中管理人员3名,文职工勤人员20名。同时,置换出23个政法专项编制,招录新警充实一线。

目前,新成立的警勤务保障中心共设置计算机操作、水电维护、汽车驾驶、保管等4个工种20个岗位,将23名工勤人员分别安排到打字文印、110接警、宣传、装备管理、车辆管理、基建管理、刑事技术和社区内勤等工作岗位,工勤人员的职级晋升根据工作成效报中心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执行,日常管理由内设机构负责,形成纵横共管的格局,既促进工作开展,又解决工勤人员职级晋升难的问题。

 

建立机制 创新管理

在创新管理中,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制,将工勤人员岗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次,对工勤人员进行分级管理,根据级别发放工资,在工资待遇等方面拉开差距,对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工勤人员,给予晋升机会,提升个人政治待遇。其次,建立工勤人员与级别、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完善工勤人员组织、教育培训、岗位轮换、定期体检、年休假、慰问、调动等日常管理制度,使工勤人员的日常工作系统化,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促进工勤队伍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同时,实行专项管理,双重施教。适时组织工勤人员参加县政府开展的有关事业编制人员的专业培训,并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对工勤人员定期开展“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专项集训,确保适应公安工作需要,并将工勤人员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制定工勤人员的岗位考核细则,划拨专项经费,实行月考评、季兑现、年评定的方式,提高工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经济待遇。

 

科学调配 凸显优势

在科学调配中,将具有一定基础的工勤人员调配到刑事技术痕迹检验工作岗位,置换出部分警力充实一线。由于工作稳定,长期定岗负责采集、比对等基础工作,工勤人员业务熟悉、操作快速,信息采集质量和比对效果较好,为一线执法办案部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充实内勤岗位,部分文职工勤人员被置换到办公室负责文印、信息录入发布、档案管理,长期承担全局性的文字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保障了全局文秘工作的连续性,也有效避免了管理脱节、失泄密等问题发生;充实后勤岗位,将车辆驾驶与管理、后勤被装配发、基建岗位部分工作交由工勤人员负责,减少了非警务占用,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