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独龙江 守护生命线

    2015-06-10 13:18:56

扎根独龙江 守护生命线

——记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独龙江中队

■人民公安报记者 杨树华 记者 海世梅

在神奇美丽的独龙江畔,险象环生的峡谷悬崖间,驻守着一支经年累月与大雪、洪水、泥石流和交通事故作斗争,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独龙江通向外界的“生命线”畅通的队伍。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唯以“忠于职守、顽强拼搏、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扎根在这里,探索出“四入四心”工作法,赢得了独龙族群众的交口称赞。

 

最后的净土——独龙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独龙族在全国的唯一聚居地,居住着4163名独龙族群众。为了解决独龙江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当地政府组建了一支国营马帮。几十年来,在大雪封山之前,每年近600吨粮食和其它生产生活物资都是通过这支国营马帮人背马驮运进独龙江。

“修一条到独龙江的公路,打破独龙江与外界的隔绝;发展一个产业,让独龙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不落伍。”这是原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贡山县县长高德荣的两个愿望,也是独龙族群众的迫切希望。

1999年,全长96.2公里的独龙江公路建成通车,独龙江不通公路的历史宣告结束。20135月,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历时3年的独龙江公路柏油路改建工程基本完成,独龙江公路的出行条件逐步改善;2014410日,独龙江隧道全线贯通,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怒江视察时曾要求:“路有了,交通管理要跟上。”

2010年,为确保独龙江公路的交通管理和秩序维护,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每两个月派出2-3名交警进驻独龙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车辆办证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20138月,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独龙江中队成立。经过两年的成长,这支队伍从原本2名民警、3名协警扩充到如今拥有4名民警、6名协警。正是这支小小的队伍,守护着独龙江生命线的畅通。据统计,2014年独龙江乡内的机动车交通事故率下降31.5%;全乡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普及率达80%20151月至5月,全乡交通事故仅为8起。

“独龙江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过程中,独龙江中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支队伍的管理和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保证,要顺利进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是不可能的。”对独龙江中队的工作,高德荣给予了极大地肯定。

怒江州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汤跃宏也对独龙江中队给予高度评价:“独龙江中队忠于职守、顽强拼搏、一心为民、甘于奉献,他们用‘四入四心’工作法,在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的成绩,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怒江公安的一个标杆。”

 

融入群众,用真心搭建警民连心桥

201310月,独龙江中队第一批民警进驻独龙江。山里有了交警,这对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独龙族群众而言是件“稀奇事”,而对民警来说,开展群众工作并不容易。

201311月底,民警到龙元村委会东给小组一家农户摸底排查,农户的主人明明在家,但却躲在门背后不理睬民警。因为语言不通,直到村里的协管员赶到后,民警才知道,原来农户担心警察是来罚款的,所以不敢开门。为了顺利开展群众工作,他们在独龙江乡招聘了2名独龙族协警,负责与独龙族群众的翻译交流工作。

然而,民警要克服的困难不止是语言不通。20144月,民警到钦兰当村民小组开展宣传工作,早上还是阳光明媚的天气,在民警驾车行驶到马库村委会时突降大雨。民警只能冒着大雨,在泥泞的路上继续前行,开了近3个小时的车,他们才到达钦兰当村民小组。之后,民警又马不停蹄地开展宣传工作,并把驾驶证挨家挨户地送到考试合格的村民手中。当所有工作结束,民警回到中队已经是深夜了。这时民警才发现手脚似乎是被什么虫子叮咬了。一开始,民警没当真,可半个小时以后民警的手脚开始不同程度地肿痛起来,甚至感到头晕想吐,最后是到乡卫生院做了治疗才得到缓解。

“虽然会感到苦和累,但看到群众逐渐接受了我们,我们都觉得所有的工作都值了。”独龙江中队副中队长张红辉说。

过去,独龙族群众要办理摩托车落户需要到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单来回的路程就需要两天时间,独龙江中队进驻后,这项工作很快就能完成了。

在组织的一次摩托车驾考中,民警发现有些独龙族群众因为不通汉语,看不懂考试题目。于是,安排协警将题目翻译为独龙族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然后让其判断或者选择正确答案。培训结束后,民警又将一些典型的交通安全知识模拟题让其重新复述,直到其真正掌握为止。“只要是独龙族群众考试,旁边总会站着一个独龙族协警。”如今,这样的场景在每一次驾考中都能看到。

不仅如此,民警们还利用乡里开会或乡政府发放低保的时机,到现场开展宣讲;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了一个交通服务点,由一名村委会负责人担任兼职交通协管员和联络员;深入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教育宣传,在学校课程中开办交通安全宣传课;将交通安全知识用独龙族语言刻录成宣传光碟,发放到辖区6个村委会,不定时播放……

令民警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工作确实取得了成效。20131231日,民警在路上巡查时,发现一名身上背了很多东西、正在赶路的独龙族小孩。于是,民警便让他上车捎带他一程。路上,与小孩交流时,民警才知道他是独龙江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当天学校放假,他正要回家。“路那么远,家里没人来接你吗?”民警问,“因为你们说过拖拉机不能载人。”小孩答道。原来,小孩的父亲有一辆拖拉机,但他怕父亲来接他的话,自己认识的其他小孩就会一起乘坐拖拉机,而民警在学校向他们宣传过,拖拉机载人是违法的,所以他就自己步行18公里回家。这个小孩,在此前独龙江中队联合学校举办的交通安全宣传“小手拉大手”作文竞赛中曾获得一等奖。

“以心换心的服务,赢得的是群众对中队的信任与支持。如今,曾经羞涩、不善于表达的独龙族群众遇到民警都会邀约他们进家闲聊;民警巡逻中车坏在路上,过往的驾驶员都会主动帮忙修理;学生遇到民警都会行一个少先队礼。”贡山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熊金鹏说。

 

深入峡谷,用责任心筑起安全屏障

2014年开始,每年有近1662吨的物资要运进独龙江,独龙族群众每年近150吨的经济作物也要运往外界,保通,严峻考验着独龙江中队。

2014518日,民警在公路上开展巡逻,驾车行驶至公路K80+600M路段时,由于连续几天的下雨,这一路段发生了部分滑坡,致使12辆车被堵。为了尽可能缩短堵车时间,民警们用自己的双手和随车携带的各种工具,将挡在路上的淤泥、石块和树木全部清理,疏通了道路。

201312月,大雪即将封山,张红辉和一名协警驱车前往贡山采购物资,当车子行驶到隧道口时,厚厚的积雪阻挡了去路,他们只好把车子停在路边,等清障车把道路清理出来再前行。可就在此时,山上突然发生雪崩,一边是滚落的积雪,一边是悬崖,两人根本无法下车。直至雪崩渐渐停止了,两人才赶快从车后门爬了出来。“碰上落石、遇上雪崩,这些都很常见了,只要人没事就好了。”张红辉说。

因为经常和积雪、滚石打交道,锄头、砍刀、绳子、药箱、干粮已经成了民警巡检时的“五件宝”。冰雪天气,为防止车辆打滑,民警甚至还会在巡逻车上储备着盐巴,“车子陷在雪地无法前进时,撒上盐巴冰雪就融化了。”

“保通难,救援更难。”这是独龙江中队民警的共同体验。

20154月,一辆外地自驾游的车辆行驶至K72路段时,山上突然发生滚石坠落,石块堵住了前行的路。独龙江中队民警赶到现场后,联合被堵的驾驶员清理滚石。当民警护送被堵车辆通行后,又有石头掉了下来。“当时我们的车子迅速往后退,坐在前排副驾驶座的人大叫‘快后退,快后退’,后排靠门坐的协警甚至已经拉住门把手准备跳车。车停稳后,大家都迅速下车,谁也不敢再往车上坐。”说起当时的经历,张红辉至今心有余悸。

“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守护着这条路,守护着群众的安全。”贡山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和丽军对这支队伍发出由衷的称赞。

 

倾入热情,用爱心坚守为民情怀

2013年,独龙江当地机动车无证驾驶高达70%;机动车辆违法载人、驾驶室超员现象达60%以上;普通二轮摩托车落户上牌率低于20%,携带头盔率不到5%。这样的现状让民警大吃一惊,也让一些资深的驾驶员深感害怕。

张咏松是独龙江乡政府的驾驶员,从独龙江到贡山的这条公路,他每年要来回跑上100多次。作为驾驶员,在这条公路上,他最怕的并不是急弯险路,而是碰上骑摩托车的村民。“他们没有交通安全意识,骑车不分左右,有时遇到摩托车迎面而来,我只能先熄火,等他过了才敢再开。”

独龙江中队一面依托乡、村各级力量督促教育群众持证驾驶、依法落户;一面加大对辖区道路的巡逻检查力度,严查机动车无证驾驶、机动车违法载人、驾驶室超员的严重违法行为及整顿二轮摩托车随意非法改装、加装外置音响等行为。

通过加大交通执法力度,独龙江无证驾驶、机动车不登记落户的现状得到改善。目前,独龙江乡的机动车驾驶员持证上路达80%以上;机动车违法载人、驾驶室超员现象低于20%;二轮摩托车有效上牌率60%,携带头盔率达70%;全乡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普及率达80%

“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的客运车速度太快了,道路弯多,有一天差点就翻下山了。”20142月,张红辉接到一位独龙族群众的反映。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事一点也不能马虎。之后,独龙江中队开始对客运车辆实行“全程限速”。

客运车辆从独龙江出发时,必须先到独龙江中队登记车牌、驾驶员信息和出发时间,车辆达到贡山后,再由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车辆到达时间进行登记,同时,民警在路上巡查时,也会对进出独龙江的客运车进行抽查。这个办法有效杜绝了载人客运车辆超载超速的情况。

杨熠是独龙江乡的客运车司机,每天早上8点半,他驾驶的客运车会定时来到独龙江中队,在登记完《独龙江公路客运车强制限速登记表》,民警核实了车上的载客人数后,他的车才能发车。“以前这样限速,很多乘客都反映行车太慢,但渐渐地,他们了解到这是为他们好,也就接受了。”

每月1516日,独龙江中队会集中对重点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约谈。“民警一面播放交通事故案例,一面讲解其危害性,看了挺害怕的,但那也是在警醒我们,超速、超载行驶都不安全。”刚参加完培训的驾驶员丁春祥说道,这样的培训,他几乎每个月都来参加,而和他一样的驾驶员,全乡共有20余名。

“公路修好了,交警进来了,出行安全了,最得实惠的还是当地的独龙族群众。”贡山县公安局政委张忠华说。

 

注入诚意,用忠心诠释警察誓言

“风景秀丽、环境宜人。”不少人初到独龙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然而,若要长久在这里待下去,必须能够承受单调枯燥的生活。独龙江中队便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牺牲,特别能吃苦的队伍。

独龙江中队成立的时候,原在丙中洛中队工作的张红辉主动申请前往独龙江。虽然知道独龙江的条件会比在丙中洛更为艰苦,但作为一名刚到基层工作一年的80后民警,张红辉心想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前往独龙江的调令一到,张红辉就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知了女朋友。一开始,女朋友对张红辉前往独龙江很支持,可就在张红辉进入独龙江后,两人的关系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肩上的责任让张红辉不可能离开独龙江,而他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工作而耽误女朋友的未来。经过几番思考与挣扎,张红辉最终选择了放手。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独龙江中队其他民警身上。然而,极其相似的是,每个民警都认为“要先把工作做好,感情的事情可以以后再考虑”。

但民警们在独龙江所要克服的并不止这些。独龙江中队刚进驻的两年,隧道还没有开通,独龙江公路有半年时间被大雪封住,中队民警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基本就过着“断网、断电、断感情”的生活,吃的、用的都得事先储备。

在民警们的记忆里,最初进驻独龙江的日子,泡面几乎是他们隔一两天就必吃的“晚餐”。独龙江中队刚成立时,办公楼还没建成,民警办公是在乡政府临时让出来的一间办公室,住宿是租用林业站和幼儿园的房子,吃饭则是跟乡政府或独龙江边防派出所一起搭伙。很多时候,民警一忙起来就没个点,错过了食堂的饭点,他们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吃些储备很久的、甚至已经过期的方便面。

2014年中秋节,张红辉给当地的几个独龙族协警早早的放了假,自己则和民警范洁一起开展巡查工作。他们忙到很晚才下班。之后,两人便聚在范洁狭小的出租房里,撑开一张四角桌,摆上几个月饼,泡上一壶红茶,过了他们在独龙江的第一个中秋节。那天,范洁甚至没敢给家人打个电话,因为他怕家人伤心,这次中秋节也让张红辉明白,一家人在一起过节真的不容易。

“我不可能放下肩上的责任,工作和感情,家庭和事业很难做到平衡。”民警罗伟说,这也是其他民警感到困惑的。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成长过程中必须去经历和学习的东西。在这两年的磨砺中,他们学会了担当。

“身为警察,肩上的责任让我必须坚守下来。身为独龙族,我想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尽一份力。”木小虎是土生土长的独龙江人,他没想过离开大山,因为在大山里,有他熟悉的独龙族同胞。

“守护独龙江的生命线,是独龙江中队的职责,更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帮助独龙族群众实现现代文明之梦的使命和担当。”这便是每天支撑着独龙江中队这群80后、90后民警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