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华让戒毒康复人员重拾生活信心

    2015-07-17 09:59:04

五华让戒毒康复人员重拾生活信心

通讯员

对生活困难、连续检测三年并确认未复吸毒品的,为其办理低保并纳入社会保障;身体差、文化程度低的,推荐到保洁、绿化、交通岗亭等岗位就业;没有住房的为其申请廉租房……近年来,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不断创新禁毒工作思路,探索出了“8+1”人性化帮扶模式,走出了一条社区戒毒康复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探索人性化帮扶模式

护国街道地处市中心,也是昆明的老城区,辖有文庙、威远等7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余人。由于商业经济比较发达、老旧小区集中,一直是吸毒人员较多的区域,目前在册吸毒人员1226人,现有吸毒人员200人。

2008年,五华分局成立了护国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以矫治康复中心为平台,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戒毒康复服务工作,探索出了“8+1”人性化帮扶模式。由社区民警、街道综治办禁毒专干、社区专职人员、医生、社区工作人员、禁毒志愿者、戒毒人员家属和所在单位代表等八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戒毒康复这一工作中来。

同时,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对戒毒出所吸毒人员开展社区帮教和监督管理,提供心理、生理方面的辅导,组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戒断巩固率,帮助戒毒人员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目前,护国街道有社区戒毒专职人员8人,禁毒帮教志愿者400余人,治安积极分子150人,学员家属95人。

 

让学员找到回家的感觉

“在平时对学员的帮教中,我们彻底改变以往的管理方法,完全把学员当作亲人和朋友,为他们解决生活、就业中的困难,让他们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觉。”护国街道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光明介绍说,工作站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对戒毒人员实行“发现、登记、送强制禁毒、社区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回归社会”的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摆脱毒瘾,为其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8+1”帮扶模式下,五华分局对戒毒出所人员实行无缝隙对接动态监控,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合辖区实际的“五表五步法”,即派出所、综治办、社区等部门联合开展吸毒人员普查,摸清辖区所有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户籍所在地、家庭状况、劳动技能、吸毒原因等,进行归类登记后录入动态管控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建立“每周电话表、半月走访表、月反馈表、季评议表、年评估表”五种表,做到一人一档,按照每周、每半月、每月、每季度、每年分步骤对学员进行电话了解、家访、分析总结、评议和评估。

 

6年未出现新增吸毒人员

“我们还对学员建立了请示报告、定期检测、定期报告、教育培训、责任追究等制度,现在,基本做到了对吸毒人员发现得了、掌握得清、控制得住,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也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平台,实现了对学员的全过程、动态化的跟踪服务和监控管理。”五华分局禁毒大队民警王泽郁介绍。

为解决学员的心理疏导、社会保障、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等问题,五华分局联合社区、综治办、民政、卫生等多部门,建立社会化融入救助机制,定期组织学员开展从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后,再分类进行岗位推荐和安置。

目前,五华分局已为20余名学员解决了低保、廉租房、临时救助及居民医保等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近年来,护国街道戒毒康复服务工作站多次被评为省、市级社区禁毒扶助工作示范点、创建“无毒社区”先进单位,并连续6年未出现新增吸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