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婚礼
2015-07-17 10:00:47
乡村婚礼
宁洱县公安局 董 专
龙水井寨阿黑要娶媳妇了,初五的大喜,正挨家挨户的请客。总管依旧是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喜旺大爹。
按照当地的风俗,婚姻大事要大办三天。第一天搭青棚,第二天杀猪宰牛款待客人,第三天答谢帮客。当地还有一大风俗,要请一个大总管、一个大厨师、一个大笔杆。大总管会代替主人家统筹安排三天的活计;大厨师会带他的团队帮主人家做出味美、量足而尽量不浪费的美食;大笔杆会和他的搭档一起把客人送来的礼金工整记录并逐一答谢。
初三晚上天刚黑,喜旺大爹就来到阿黑家,阿黑端出早早准备好的干巴、花生和陈酿。大厨阿永叔和大笔杆长生叔也很快就位。一杯酒下肚,寨子里的小伙子、小媳妇也陆续前来。
谈笑间,喜旺大爹指定了六个未婚小伙上山砍松柏树枝,六个壮汉在家打桩,另外指定了六人借桌子,六人借椅子,六人借锅碗工具。阿永叔定出了菜单。安排了六人进城买菜、六人洗菜、六人切莱。没有具体安排的人初四一早帮忙杀牛、杀猪、杀鸡,然后机动帮忙。
初四一早,太阳刚刚从水地坊山露出脸,打桩的人就在阿黑家院场边上忙活开了。几杯水的功夫,八根棚柱子就立起来了。这在这时候,伴随着突突突的拖拉机声,青松枝、青柏枝到家了,加上其它杂木树枝,满满两车。
搭架、捆树枝、铺枝、盖枝、挂枝,在欢声笑语中,阿黑家的院场穿上了绿色的外衣。
青棚完工,桌子椅子陆续从各个邻居家搬进来,横竖各六张。锅碗工具乒乒乓乓地来了,大的、小的、黑的、白的。瞧那几个人,脸上都抹了锅烟子,成了“花猫”。喜旺大爹清了清嗓子说大家辛苦了,上午活计到此为止,都坐下来喝两杯乐呵乐呵,下午男的搭灶排水管拉电线,女的洗锅洗碗打扫卫生,晚上对歌跳笙!
晚上,一片欢乐的海洋,瞧,连月亮都笑弯了腰,正应了那句老调子:“跳笙要跳三跺脚、跳起黄灰做得药。”
初五,公鸡才叫两遍呢,阿黑就睡不住了。早早起来换上笔挺的西装对着镜子照了又照。
水地坊山才露出一点白鱼肚呢,一群壮汉就扑向猪圈、牛圈,一阵猪叫声唤醒了沉睡的山寨。迎亲队伍也凑过来了,带着红花的谷篮、拴着红丝绸的美酒……就等猪头一出来就出发。这时,一群小屁孩冲进门来,围着阿黑要喜糖吃。
迎亲的队伍走了,亲朋好友渐渐多了起来,帮忙的、认亲的、聊天的、喝酒的,还有几个拄着拐杖的老头老太,眯着眼,那饱经风雨的脸上开起了花。阿黑妈迎亲去了,留下他爸招呼客人,酒精已经跑到他的脸上,再黑的庄稼脸也盖不住那喜悦的红润。
喜宴备好了。寨子里的老少爷们喝了不少酒,一个个涨红着脸,像猴子屁股一样。迎亲的队伍终于在一群猴孩子的前拥后呼下到来。
亲朋好友已经入席,却见不到米饭。不是厨师没做好,按龙水井寨的风俗,这里必须有插曲。厨师们做好大餐后,会弄几张桌子拦住厨房门,桌上摆十个大碗,大碗根据厨师和新郎的辈分关系或新人的酒量装满喜酒或部分喜酒,新人和“亲友团”必须饮尽碗中美酒并用喜糖装满空碗方可开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阿黑和小伙伴们喝光了六大碗美酒,装满了十大碗喜糖。
开宴!喜旺大爹拱手致辞,答谢男女老少一个不漏,感恩婆家娘家一个不少,主人客人个个欢喜。
晚上,院场中间的桌椅让位,篝火在中央熊熊燃起。悠扬的三弦声渐渐响起来,能歌善舞的龙水井寨人开始围着火堆转起来。“会跳笙的哟么来跳笙,不会跳笙么喂蹲墙根;”光存婶婶发出了邀请,“亲来到么喂亲家家,就像那鱼儿哟喂和小虾,千言万语么喂说不完,围在哟么一起跳三转。”“今天新人哟么结连理,我们两家哟么在一起,边跳笙来么喂边跺脚,跺起黄灰么做得药。”
伴着三弦声、跺脚声、双方亲友代表的对歌一直持续到深夜,一直没有分出胜负,歌声笑声让阿黑家的大公鸡扯着嗓子叫了一夜。对歌在光存婶婶敬上的一杯祝福酒中愉快结束。龙水井寨在水地坊山环抱下渐渐进入梦乡。
初六,答谢宴结束,相帮的客人拆了青棚、带走了桌子椅子和锅碗工具,阿黑家多了一个美丽的新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