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之行

    2015-07-17 10:01:57

滇西之行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昭阳区森林公安局 龚梅松

一直有个愿望,想去滇西一路看看。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成就了此次旅程,和同学相约来到保山,当地的同学策划好了一路的行程。

也不问我是否愿意,当地的同学便带我们去参观永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保山古称永昌,明朝正德年间永昌府,一位名叫李德章的人几经颠沛流离,苦心孤诣,经近半世纪潜心研制,发明了国宝——永子。

永子的制作,是用玉石、玛瑙、琥珀等珍贵原料按比例烧制、用滴水法制成。《永子传奇》一书中这样记载:“这种棋子质地细糯如玉又异常坚硬,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外形古朴、内敛凝重,入手圆润、冬暖夏凉,色泽润如玉珠,明而不炫;型面凸而不显、身扁而不觉其薄;置于棋盘上,黑子黑如鸦青,无任何杂色,对光照视则透碧玉之泽,边闪翠环,宛如清潭秋水,清心悦目;而白子呈象牙之色。对光照视,则白如蛋清,润糯如羊脂美玉,细腻如婴儿之颊肤,悦目和谐。”

 “永昌围棋、国之瑰宝”;徐霞客也曾在其游记里赞叹“棋子出云南,以永昌者为上”的千古佳话。永子的烧制技术曾一度失传。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恢复永子的生产,保山成立了“永子”围棋厂,组织抽调李氏家族的后人和相关技术人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找回了失传多年的永子“炼丹”术。按照传承配方烧制的现代永子,与其前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了解了永子的前世今生,让我真切感受到边疆并不在文化的边缘。我无法拒绝诱惑,用一掷千金的豪爽,购置了一副永子,算是附庸风雅吧。

一路上看到一片片葱郁的茶园,才知道保山还出产上好的茶。茶的品质并不输于邻里临沧、普洱,却没有两地的名气。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自信,还是不事张扬的自尊,让好茶藏在深山人未识。

次日到龙陵,这里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因为修路,没能去到伤痕累累的松山抗日战场遗址,未能实地感受到70多年前战火硝烟留存在松山的惨烈、悲壮。在地处龙陵城高处的抗战广场,我触摸到了70多年前为打通抗日大通道,修建滇缅公路用过的石碾和记录当年修筑公路的石碑。碑记已经斑驳,不再清晰,抚摸处依然能感受到遥远年代,民众抗日的决绝和刚毅。  

由李根源先生倡议,政府主导,众多海外华人捐资,落成于19457·7纪念日的国殇墓园,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八千英灵。

中式重檐式建筑的忠烈祠,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书写的“忠烈祠”匾额,庄严肃穆。正直清明期间,祠内满满的陈列着社会各界为祭奠英烈们敬献的花圈。

小山坡上,一排排呈八字形纵队排列的,刻有英烈名姓的小墓碑,深深震撼了我——这里埋去了多少恋人的情殇、埋下了多少妻儿的依恋、埋葬了多少父母的肠断。这哪是墓冢,这是十万鲜活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堡垒,是积蓄着中华民族无穷能量的活火山。

一路走来,那一块块小小的墓碑和雕刻着十万远征军阵亡将士名录的石墙,沉甸甸压在我心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