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梅:破解小指纹里的大乾坤

    2015-07-17 10:04:01

梅:破解小指纹里的大乾坤

□通讯员

“物证之首,指定乾坤。”人们用这句话来描述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中的重要地位。“枯燥乏味,板凳坐穿。”则是痕检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形象调侃。杨梅,蒙自市公安局一名与指纹打了19年交道的女刑警,正是用“板凳坐穿”的精神,把青春献给了黑白世界里的纹山线海,通过她指纹鉴定指认犯罪嫌疑人的直破案件达950余件,带破案件1500余件。

 

细致:还原案件真实面目

20116月,蒙自市某村守石榴地的工人王某被发现死在石榴地棚门口的沙发上。

案发第二天,张某、柯某随后到公安机关自首,称头天晚上他们守护石榴地时打了一名偷鸡的男子,第二天发现该男子死亡。当日,公安机关将张某、柯某进行刑事拘留。

原本看似已经清晰明了的案件过程却引起了杨梅的怀疑:王某真的是被打死的吗?从现场提取的指纹有很多枚,杨梅端着马蹄镜仔细分析着指纹的走向,其中有一枚有些不完整,她不放过一丝蛛丝马迹,在与死者的十指指纹进行反复比对后认定指纹系死者左手拇指所留。

侦查员根据杨梅提供的线索重新梳理案件,综合调查走访、尸体和毒化等检验结果分析发现,王某系本人服农药中毒死亡,其尸体上的损伤不构成致死因素。张某、柯某虽涉嫌故意伤害但不构成犯罪。杨梅的“多一分细致”避免了一宗冤假错案的发生。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指纹比对就像百度搜索一样简单,不就是在电脑里面滚一滚。杨梅说,实际上,电脑绝不会给你一个完全匹配的答案,它只会列出几十个可能相似的指纹,让你自己去判断、琢磨。19年手工加电脑的翻滚,最终让答案揭晓的,还是人的执著,人的眼睛。

 

枯坐:成功没有捷径

杨梅说,一个合格的痕迹工作者不可能拿到两个指纹就能一眼认定是同一个人。所谓成功的捷径就是在常年的枯坐中,在一枚指纹一枚指纹的反复比对中获得经验。

正如指纹鉴定的方法除了正查还需要倒查,杨梅总是擅长于用正向和逆向思维相结合,使许多看似没有头绪的侦查有了新的突破口。

2006年,某校电脑室多台电脑被盗,公安机关在现场提取了数枚指纹。在确定为内部人员作案后,捺印了该学院所有师生的十指指纹进行比对,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枚指纹相吻合。案件陷入僵局,杨梅心生疑问,会不会其中有人造假?她又将所有指纹进行了重新排序,除了与现场指纹比对,又将所有指纹相互比对。

“果然有假!”经过3个多小时的反复比对,杨梅兴奋地发现其中有两枚指纹一模一样。经过询问才知,原来作案的学生做贼心虚,让另外一位同学冒名顶替自己提取指纹,谁知这么快就被公安机关识破。

  

执著:只为内心热爱

很多人以为,像杨梅这样的优秀人才肯定是科班出身。其实,杨梅是警校中专生,仅在州局刑侦支队参加过几个月的指纹学习。她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刻苦钻研的精神,凭的是奋发向上的冲劲,拼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从最初纸质文件时代一份份比对档案,到今天在电脑上比对一幅幅数码照片,工作量大幅提升。每个不到5厘米的指纹却有着若迷宫般扑朔迷离的各种纹线……要比对的特征点少则10多个,多的有二三十个,最多的时候要比对6000多枚指纹。每天长时间地盯着电脑,一动不动坐上七八个小时,眼睛干涩、疼痛难以避免。

“严重的时候,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颈椎也疼得不行。”杨梅说,生理上的疼痛可以忍受,但作为一位母亲,从心理上对孩子充满了歉意。时常半夜接到案件就必须离开家,孩子哭着、喊着不让走。但为了工作,就必须割舍儿女情。

杨梅就是这样一位女性,话语不多、不善言辞。可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人,看似沉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往往蕴涵了一种巨大的能量。

19年“指海捞凶”,她创造了一个个骄人战绩:利用指纹认定犯罪嫌疑人460余名,直破案件950余件、带破案件1500余件,撰写的技术论文先后被公安部、省公安厅采用,荣立三等功一次,曾获“三八红旗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