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初 :练就过硬“三板斧”
2015-08-07 13:27:40
李军初 :练就过硬“三板斧”
通讯员 胡云芳 罗国庆
今年31岁的沾益县公安局花山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军初,已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上级嘉奖,先后被评为曲靖市“最美调解员”、“政法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社区民警”,在曲靖市开展的“寻找身边好人”活动中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个人”。多年来,李军初在基层公安工作中摸爬滚打,练就真功“三板斧”,成为社区居民心中满意的警察。
把“假警察”做真
2007年,李军初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警察梦。然而,第一次处警因外地口音较重就被当事人误认为是“假警察”,使他尝到了第一顿“闭门羹”,深知“假”的滋味。为做到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李军初积极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钻研专业之外,给自己“补课”,查阅《沾益地方志》梳理本地方言特点、向老民警学习、向辖区老干部、老党员请教。
参加工作一月不足,他就走访辖区群众600余人次,最终他过了普通话关、地方方言关、民俗关“三关”。通过了这“三关”,参加工作还不足一年的李军初就从最初的“假警察”成长为一名对社区工作熟知于心,独当一面的滨兴警务室警长。
谈起此事,李军初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人生中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次“蜕变”,辖区群众从内心上接纳了这名“假警察”。
把“小警务室”做大
李军初负责的警务区行业场所多、流动人口多、发案多,一度时期是治安问题复杂的热点区域。
为了改变现状,李军初积极创新扎实工作提炼总结出“12345”警务室工作模式。即围绕辖区发案少、群众反映好的这一目标;抓住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的两个重点;发挥好“五老”人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学校、警察公共关系联络员的三个作用;增强沟通交流、协调处置、群众工作、信息化应用四种能力;注重向老弱病残人员、未成年人、特困户、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倾斜的五个倾斜。
同时,与辖区大树屯小学联袂建立了“红领巾执勤岗”,并自己出资3000元钱与学校一起建立了校园监控网,在每年学期初末组织一期“法制夜课堂”,并向全体师生发放“警民联系卡”,及时发布警情通报,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矫正。
2014年8月的一天,一个学生拿着一个信封找李军初说:“李哥,我考上大学了,你看,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这时,大家才知道这是李军初一直帮扶的学生付学鹏拿了西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报喜。他是李军初参工第二年挂钩联系大树屯小学,当时获知六年级学生付学鹏本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小伙子,当时迷恋上网彻夜不归,还会抽烟,有偶尔从家中偷拿大人钱的恶习,成了学校的一颗刺,班主任和家长都无奈。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军初试着接触付学鹏,以自己成长中的曲折感化教育他,最后两个人成了朋友,付学鹏的心理逐渐得到矫正。后来,付学鹏上初中、上高中后,周末都会和李军初沟通思想、谈校园生活。在李军初多年的教育影响下,付学鹏最终考上了大学。
创造“四心三讲”调解法
民警调解工作虽普通,但很重要。李军初认为:多一次调解就少一份矛盾,多一次调解就多一份安宁。调解工作只要将自己融入群众中,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几年的摸爬滚打,他总结出一套高效实用的“四心三讲” 工作法。即“诚心、勤心、细心、恒心”和“讲法理、讲事理、讲情理”。8年来,李军初先后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8%。
2014年6月,在县公安局组织的“警务技能比武中”,李军初不慎右腿髌骨骨裂,为了不影响考核,李军初咬牙坚持到比武结束才到医院就医。就医期间,辖区群众在不知他腿伤情况下打来求助电话,而且还称“我们的事情就要等李警官来处理……”接到电话,李军初就拄着拐杖回到工作中。当群众看到李军初拄着拐杖来处理纠纷时,当事人双方感动了,直接说“我们达成协议了,不想麻烦李警官了,你好好养伤吧。”
2013年年底,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一道主动到沾益县公安局为李军初请功,以表彰他们身边视群众为“兄弟”、“亲戚”的小李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