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服务让外籍人员竖起大拇指
2015-09-18 10:49:39
好服务让外籍人员竖起大拇指
——瑞丽市公安局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纪实
通讯员 杜 军
近年来,随着瑞丽市经济不断发展,来自缅甸、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客商纷纷涌入,在瑞丽投资兴业,谋求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逗留在瑞丽的缅籍人员约4.2万人。为服务管理好这些外籍人员,瑞丽市公安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走出了一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新路子。
 
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让办证一站式搞定
瑞丽市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于2013年6月18日挂牌运行,是全国首个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每天都有许多外籍人员来这里办证,最多的时候达到200余人。瑞丽市公安局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邵永保说,过去很多外籍人员都不愿办证,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集中办公简化手续,现在外籍人员已从不愿到主动办证。
“过去不想办证主要是因为麻烦,以前办证要跑卫生、社保、公安等部门,本身就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还要跑那么多部门,一个暂住证要几天才能办好,所以大家干脆不去办了。现在好了,有了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一站式搞定,很多人缅籍人员都开始主动办证,有了暂住证,很多合法权益也可以得到保证。”缅籍务工人员觉散说。
为切实兑现便民利民措施,瑞丽市还在外籍人聚居区的姐告、畹町,姐勒、姐相、弄岛、勐秀6个乡镇(区)设立了前置办证窗口,对外籍人员办理临时居留证、健康证、临时就业登记证实行一表审核,大大缩短了外籍人员在瑞居留、就业、经商等活动所需的手续流程。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6月18日试运行至今,7个办证窗口共接待来访外籍人员5万余人次,办理《云南省边境地区境外边民临时居留证》41726本次。
 
一馆二站三中心让每个外籍人员都得到服务
外籍人员有了暂住证只是有了一个身份证明,如何让服务管理工作做到位才是关键,为此瑞丽市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建立了“一馆二站三中心”工作体系。
“一馆”:既在全市外国人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全面推行“以房管人”的理念,建立“家庭旅馆”管理模式,让境外人员进行实名登记,住进家庭旅馆,并将入住人员情况造册,供公安机关备案。
“二站”:既建立“外籍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站”和“外籍三非人员管理中转站”。瑞丽市创新推出的“两个站”,是为全面强化外籍“三非”人员的管理。外籍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站,注重管理,借助家庭旅馆服务管理模式,在外籍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勐卯镇、上弄安村和外籍人员务工密集的工业园区设立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站,实行集中服务管理。同时,各派出所将辖区内的外籍人员纳入实有人口管理,采集比对人员身份信息,提供服务咨询,调处矛盾纠纷,清理清查“三非”人员,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有效减少社会治安隐患,维护外籍人员在瑞丽的合法权益。“三非”人员管理中转站,抽调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对滞留的外籍“三非”人员开展临时身份审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同时,加强对携带传染性疾病、有犯罪前科、吸毒人员等“三非”人员的治理,集中收治后进行中转,并适时开展对外籍乞讨人员的临时性救助和集中遣送。
“三中心”既由民政、公安等部门对口成立 “跨境婚姻登记备案管理中心”、“涉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外籍流动人员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上弄安是一个城中村,这里聚居了700余名缅籍人员。据村民介绍,一开始缅籍人员来村内租房大家还是有顾虑的,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租,没想到后来到上弄安租房的缅籍人员越来越多,时有发生缅籍人员参与的违法犯罪案件,大家心里都开始发慌了。
2012年瑞丽市公安局在全市外国人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全面设立“外籍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站”,并推行“以房管人”的理念,建立“家庭旅馆”管理模式,让境外人员住进家庭旅馆,做到了对外籍人员的服务管理不留死角,社会治安也得到净化。村民说,通过设立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站和推行“以房管人”措施,现在村民们与缅籍人员相处得很融洽,缅籍人员也遵纪守法,不仅村民得实惠,外籍人员也得实惠。
通过建立“一馆二站三中心”工作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公安、卫生、人社等部门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对外籍人员的就业服务管理效率。
“三个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瑞丽市公安局还结合工作实际,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创新推出“三个长效机制”,有效推动瑞丽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建立了常态化的清理遣送机制,制定《瑞丽市公安机关外籍“三非”人员清理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每周开展常态化清遣“三非”人员行动,对外籍“三非”人员和无国籍人员实施收容审查和集中遣返,2013年以来,瑞丽市公安机关共清查缅籍“三非”人员16937人次,遣送10381人次,补办齐相关手续后纳入管理6556人次;执行刑满释放驱逐出境89起106人次。
建立中缅警务会晤会谈长效机制,以中缅反拐和禁毒两个联络官办公室为平台,加强与缅警方的会晤会谈,依法打击涉恐、涉枪、涉毒、涉拐、涉赌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三非”人员移交遣返工作力度。
建立外籍人员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我国《刑法》、《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出租房屋管理规定》,提高外籍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广大业主及外籍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道防线”全面形成工作整体合力
瑞丽市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9.8公里,边境管理形式严峻。为此,瑞丽公安机关长期在边境一线设置“四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边防管理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边境沿线严格落实开包检查、持证出入、上网对比、信息录入、人证对照“五个百分之百”的查控措施,严把入口关。
第二道防线:边境主要通道实行路长负责制,由瑞丽市公安局及畹町分局分管局领导任路长,组织途经路段的职能部门,动态调整查缉模式,科学设置查缉卡点,严控毒品贩运和制毒物品走私出境。
第三道防线:织密城区街面巡逻防控网,成立巡逻临检中队,提高盘查率和现场抓获率。在主要交通干线和社会治安复杂区域部署双向查缉点、边防检查站、流动查缉点、徒步巡逻组,全方位开展巡防查缉工作,提高对可疑人员、物品、车辆的盘查检查力度。
第四道防线:在畹瑞大桥咽喉部位设置固化检查站,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武装查缉,严防危爆物品、毒品、外籍“三非”人员途径瑞丽市流入内地,形成危害。
通过设立边境管控“四道防线”,不仅维护了边境安全,而且有效遏制了外籍“三非”人员跨境流动、跨境作案的高发态势,为边境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