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个发财梦 数人掉陷阱
2015-10-23 10:53:55
通讯员 罗均洪 唐良春
一男子虚构合伙投资食堂、工程项目,以分红为借口,编织一个发财梦,先后诈骗作案10起,骗取受害人现金50余万元。最终,该男子被绳之以法。
教师报案称受骗
今年1月25日,盐津县兴隆乡大田村小学教师王某某到盐津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报称:“2013年3月,自称是‘熊老六’的一名男子对我吹嘘其在宜宾南溪区虚构承包了一食堂能赚钱为诱饵,邀我合伙投资经营,诈骗我现金16万余元,现在‘熊老六’无法联系,要求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盐津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立即受案调查,及时将案情报告县局分管局领导,并通报综合情报部门,派员配合经侦部门开展案件侦查工作。
掉进诈骗圈套
2013年2月中旬,自称是“熊老六”的一名中年男子在盐津县兴隆乡认识了王某某,王某某声称是一名生意人,先后在云南昆明,四川成都、宜宾等地经商做生意,昆明、成都房产有数十套,经商的项目较多,生意都比较好,并流露出要带领其发财致富的想法。王某某便邀请了自己的好友李某某、黄某、段某某等人一起用高档的香烟、酒水、可口的地方特色菜高规格接待了他。席间,王某某说出了自己有数十万元的贷款及外账,亟待想发财还账后过上有钱人的生活,“熊老六”琢磨透了王某某的真实想法后,称生意项目忙要及时回去打理,离开。
2013年3月初,“熊老六”电话告知王某某,其表哥是宜宾的市委领导,通过其表哥的关系在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工业园区承包了工业园区食堂,利润非常可观,一年能赚几百万元,叫其随意投资入股,到时分红。之后其数十次电话先后以食堂需要买材料需为由,叫王某某向其指定账号上汇款及当面支付现金共计16万余元。时隔近两年时间,王某某却联系不上“熊老六”。
锁定嫌犯
受害人王某某提供不出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信息,根据受害人提供的打款账户信息,其账户信息不是其本人,是胡某某。经核实,胡某从没到银行开过此账户和使用该账户,且根本不认识“熊老六”。胡某声称其曾居民身份证丢失过,后补办了居民身份证件,经分析该账户是持卡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申领的用于诈骗使用的账户。经系统查询调取该打款账户的取款记录,发现嫌犯于2014年1月21日在四川宜宾前进路营业所ATM机有取款记录,通过调取监控视频资料辨认,确认是嫌犯“熊老六”。警方对王某某提供的汇款账号查询,确认了该账户的开户行、开户机构、开户地点,并发现除了王某某曾多次向该账户打款、转款外,还有多笔资金多次流向该账户的记录,经分析后调查确认系其他受害骗者黄、李、段等人的打款、转款记录,共计现金30余万元。
对受害人提供的嫌犯诈骗前的电话、短信交流记录等查询比对后确认,“熊老六”叫熊某某,家住四川省南溪区仙临镇,并推测其近期应该在宜宾市区翠屏区前进路一带活动。2015年2月28日,盐津县警方在四川宜宾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在宜宾翠屏区某旅馆将熊某某抓获。
依法严惩
犯罪嫌疑人熊某某被抓获归案后,在大量的物证、书证、视频资料等证据面前如实供述了在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虚构合伙投资食堂、工程项目等以分红为借口,其先后诈骗作案10起,骗取王某某等受害人共计现金50余万元后逃逸的犯罪事实。
近日,盐津警方已经将犯罪嫌疑人熊某某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