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灵魂回窍的“刘大师”

    2015-10-30 10:19:10

让灵魂回窍的“刘大师”

双江县公安局  李琴芝

 最近,双江县看守所接连收到三封已服刑的犯人写给“刘大师”的感谢信。信里有“你为我操了不少心”、“你对我讲的那些话我一定会牢记在心,好好活着,好好改造争取减刑”、“刘管教你血糖还高不高,身体好点没有,少抽点烟,有时间就休息,多注意身体……”等内容。字里行间,诠释着对“刘大师”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

“刘大师”何许人也?

“刘大师”学名刘金柱,50多岁,是双江看守所的一名普通管教民警。因为他爱岗敬业,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生活上乐于助人,特别是在看守所,不管遇到多么难缠的管教对象,只要刘大师出面,总能摆平。因此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刘大师”,在押人员尊敬的叫他“刘管教”。

20125月,双江看守所收押了一名贵州籍张姓贩毒人员。此人从进到监室那天起就把好端端的监室弄得乱七八糟,不是和这个吵就是和那个闹,要么在地板上打滚,大吼大叫,寻死觅活。

管教民警和所领导天天对其谈话教育,张某仍然一切照旧。更可恶的是张某澡不洗,口不漱,臭气熏天。别人的食物他不征得同意拿起就吃,吃不完就丢,和他同监室的在押人员对他是恨之入骨。管张某的民警压力更大,整天盯着张某做工作也不见起色。所长把管教民警召集在一起商讨对策,刘大师说:“ 所长,要么把张某调到我管的监室,我来管几天先试试瞧?”所长随即把张某调到了刘大师管理的监室。过了四五天,张某就像换了一个人,变得规规矩矩,不吵不闹,干净卫生。

20138月,双江看守所押了一名四川籍身高近 185米的 “两进宫”的李姓贩毒人员。此人入所后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不吃不喝,今天头疼,明天肚子痛,带到医院检查又一切都正常。对管教民警的教育谈话不理不睬,稍不顺心,又是绝食又是自杀相威胁。所领导想到只有交给刘大师管理可能才管得下来,但又觉得,每次都把难管的押犯交给刘大师管有失公平。刘大师见所长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便主动提出来接手管教李某。说来也怪,把李某调到刘大师管理的监室。过了三天,李某就像变了一个人,肚子也不疼了,头也不疼了,成了遵守监规,服从管理的带头人。

同事们纷纷向他讨教,他却平淡地说:“ 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又不善言谈,只是觉得,这些犯人虽然犯罪,但他们也是人,该坚持的原则要坚持,该尊重他们的应该尊重,需要关心的时候就关心一下,只要对他们多一些真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和他们经常交流,并注意方法,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就好下手管理。只要他不是神经病就没有管不好的道理。”其实大师的一句真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却是要付出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

刘大师的家在大理洱源,和妻儿常年两地分居。他独自一人在双江工作生活了30多年,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回家的机会。每年一次回家探亲,临走前,他都会把接替他管理监室的民警叫来叮嘱:“ 张三近段时间情绪不稳定,要和他多谈谈心,李四近段时间感冒,要叫他按时吃药,王五饭量大,告诉食堂多给他打一点……” 直到接替他的民警一一记下并向他保证探家期间一定好好管理,等他回来监室安安全全交还给他,这才放心。

大师回家探亲的这段时间,他管理的监室或许少了些生气,有的押犯说每天看不到刘管教来监室转悠就像缺了点什么,真有点不习惯,还挺想他。探家期间,刘大师经常是人在家,心在看守所,时不时的一个电话又一个电话,“ 看守所没有什么事吗?我管的监室咯好好呢?”得到肯定的答复,大师才安心。

不仅如此,日常工作中每收押一名犯罪嫌疑人,刘大师都会了解清楚他们犯罪的起因,分析他们产生仇视社会、蔑视法律的想法和行为,为化解每个罪犯心中怨恨,针对他所犯事实,为他分析法律责任,并找来《刑法》查阅量刑范围,劝导他积极检举同案争取立功等。在双江看守所,只要是刘大师管教过的犯人不说百分之百能悔过自新,但总有几个当初人心泯灭、破罐破摔的犯人能“灵魂回窍”,对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又有了重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