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公安局“四微”工作迎来“果蔬飘香”
2015-10-30 10:20:30
富民县公安局“四微”工作迎来“果蔬飘香”
通讯员 杨淑珺
富民县公安系统坚持开展“四微”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辖区发展“山水田园优美、四季瓜果飘香”的特色经济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微服务,用心培育“土壤”
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富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杨梅、苹果、樱桃等特色林果种植业,向外输送的主要是大米、新鲜蔬菜等农副产品,辖区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口大多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安全防范意识和生产经营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和财产损失。辖区7个派出所主动走访果农、菜农,上门为他们办理暂住证、更换“二代证”,自己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反复讲解防盗窃、防诈骗知识,热心帮忙联系销售渠道,耐心调解邻里纠纷。
基于“都市农庄”的发展定位,主城区及周边通往果园、农家乐和乡镇集市的道路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便容易拥堵,夜间位于城区的农贸市场周围更是被交易农产品的农户挤得水泄不通。为给庄园经济发展提供交通便利,保障农户的权益和财产安全,县公安局局交警大队坚持每天到周边道路执勤保通,坚持将保通力量放射到全县的各个角落,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为交易农产品的农户提供宽敞、整洁的交易市场和街道,有序规范了县城秩序,获得了农户的赞许,也用微服务培育了特色经济发展的平安“土壤”。
微平台,用真情浇灌“嫩芽”
“加了QQ群,关注了‘富民警方’微信公众号,就不用三天两头往派出所跑了”。考虑到辖区还有很多旅店业主都是新手、年龄也相对较小,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容易出问题,县局治安大队便牵头7个派出所分别建立了专供旅店业主询问业务、交流管理心得、互相提供帮助的QQ群、微信群15个,通过在线交流、邮箱答疑等方式及时了解辖区旅店业管理动态、解答业主提问,宣讲管理规定和法律常识,努力帮助业主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困难,有效规范了辖区旅店业经营秩序。
为更好地提供服务和便利,县局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应用趋势,开通了“富民警方”微信公众号,设置了“互动大厅”、“警务大厅”、“平安富民”三个服务板块,定期更新政策信息,及时发布警讯动态,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治安形势和法律知识,让居民手指一动就可以咨询业务、办理事宜,真正用互动微平台浇灌了警民一家亲的“和谐”嫩芽。
微志愿,用情呵护“花蕾”
辖区赤鹫乡大村有一名身患重病的女孩叫李晓平,由于家庭困难无力支付高昂的手术费用,她只能在家中用民间土方进行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县公安局青年志愿队赤鹫所分队的民警们及时赶到女孩家中,为其捐款捐物,帮助家庭分担农活,鼓励女孩重拾信心、战胜病魔。这支由268名热心民警、协警组成的志愿队伍自2013年成立以来,自发组织了多次捐款活动,参与了20余次公益志愿服务,开展了做好事做善事微志愿活动100余次,努力帮助辖区孤寡老人、失学儿童、患病群众、困难农户等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公安民警的温暖与关怀。
县公安局还广泛动员年轻民警、协警参与网络微志愿活动,并成功组建了一支由42名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构成的网络志愿服务队,积极通过订阅号转发公益志愿、朋友圈转载捐助特刊、微信平台支付捐款等方式,继续汇聚爱心、传递正能量,不断用一个个祝福满满的微志愿播撒蓝色希望,呵护社会大爱正义的“幸福”花蕾。
微打处,用智收获“果实”
武昆高速公路2014年通车后,富民县城的交通区位优势愈加明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与主城昆明的零距离对接。然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给辖区治安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农户家中经常出现偷盗农作工具、盗窃牲畜、偷拿农副产品等案件。与很多刑事治安案件相比,这样的案件虽然显得有些“微小”,但却严重影响了辖区群众的生活品质。今年以来,辖区散旦镇盗窃大型牲畜案件频频发生。为尽快破案,消除社会影响,民警多次到农户家中实地开展走访研判,并对所有立盗窃牲畜案件的基本案情进行梳理,全面分析凌晨1-3时高危时段案发周边的视频监控和全县的卡口数据照片,及时获取了嫌疑车辆信息。后又通过前科人员对比分析等手段,锁定了嫌疑人员、车辆及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县局多个部门合力参与,联动打处,成功摧毁了一个盗窃牲畜团伙,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切实维护了辖区治安秩序,保障了群众财产安全。
在全县辖区内,类似于牲畜盗窃这样的“微小”案件还有很多,但每一件民警都会深入摸排,悉心经营,综合应用各类侦查手段精准研判,及时锁定犯罪嫌疑人、迅速侦破案件,严厉打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用责任和智慧巩固辖区平安建设,用微打处收获群众安居乐业的“丰硕”果实。今年1至8月,富民公安共打处盗窃团伙11个41人、破获盗窃案件19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