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海:发挥艺术天赋办好案
2015-10-30 10:23:14
李映海:发挥艺术天赋办好案
记者 许 秋 通讯员 李雅婷
在嵩明县公安局嵩阳派出所里,有位长相普通、身材精瘦的民警李映海。工艺美术专业出身的他爱写、爱画,他的文学、书法、美术作品也曾多次在省、市、县级的比赛中获得好评,同事们称他为派出所里的“艺术家”。而他总是莞尔一笑说:“我生活里最大收获,源自于我每天的工作。”
内心的比拼与较量
1997年9月,艺术专业毕业的李映海,成了一名警察,先后在嵩明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指挥中心、派出所干了17个年头。
刚参加工作时,曾有人对他的能力提出过怀疑,认为一个搞艺术的怎能当好一名警察?带着一颗连自己也有些怀疑的心,李映海一切从零开始。从巡逻民警到指挥中心接处警,再到派出所做办案民警、社区民警……一路走来,李映海在不同警种学一样、懂一样。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8年,是李映海工作“艺术财富”沉淀最多的8年,也是他人生思想成熟定型、激情燃烧的黄金岁月。面对每起接处警、每次案件立案调查、每件矛盾纠纷调解,李映海总是很文艺地将其比作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竞技比赛,参赛的队员是黑与白、是与非、正与邪……在这场竞技中,民警要赢得比赛,除了敏捷机警的身手、勇猛顽强的作风、坚韧不懈的意志,面对违法、犯罪的不同嫌疑人,关键还得进行内心的比拼与较量。
办案有办案的“艺术”
2011年的一天,辖区内发生一起杀人案。李映海作为前期的处警民警,负责为女性被害人的丈夫张某作询问笔录。在调查询问过程中,细心的大海发现张某虽表情痛苦,但在回答相关情况时,却不经意地表现出了对妻子细微的异样情绪,慢慢地甚至流露出了一丝回避与厌烦。随后,在李映海连珠炮似的发问下,张某无法再避重就轻,开始沉默。
直觉告诉李映海,张某或许就是该案的关键人。于是,他开始转变与张某的问话方式,谈人生阅历、谈人生亲情,与张某进行耐心细致的谈话。
慢慢地,李映海摸清了张某心理——他担心自己一旦坦白因一时冲动而害死妻子的行为,会被判处死刑。在摸准了张某的“脉搏”后,大海并没马上逼问张某,而是结合坦白自首的相关法律规定,轻松而缓和地与张某聊起了曾办理过的一些亲情伤害案件中从轻从宽处理的案例,最终彻底攻破了张某内心防线,使张某如实交代了因一时冲动将妻子伤害致死的犯罪事实。
事后,大海笑着打趣说:“其实不论是正常人,还是犯罪嫌疑人,都是有感情的,办案要有办案的‘艺术’,亲情伤害案更要讲究亲情的感化艺术。”
收获暖心的认可和感动
一天上午,李映海正在办公室工作,忽然听见敲门声,抬头一看才发现,来的正是十天前因打架被他办理了行政拘留的杨氏姐妹俩。
不等李映海开口询问,就听姐妹俩说:“李警官,我们刚从拘留所回来。前几天打架的事儿,让你费心了。拘留这几天,我俩反复想起你的劝告,觉得很是庆幸,不然险些酿成大错……所以今天一回来,就是想先来派出所谢谢你……”
听到这里,李映海被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原本以为这事几天后又有新的问题需要他解决,但没想到是这么一个令人欣慰的回应,看来当时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感到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是在警察工作中通过用一次次的真情投入,收获一份份真诚暖心的认可与感动。”李映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