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市13项措施打通交通“肠梗阻”

    2016-01-08 11:37:11


本报讯(通讯员 张学丽)大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紧抓13项道路交通管理措施,全面启动迎“茶博会”、备战60年州庆的疏堵保畅工作。

优化勤务机制。合理调配警力,强化上下班、上放学等交通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重要节点、重要路段以及双休日期间重点区域的巡逻管控。按照“夜夜有整治”的工作模式,进行不间断的交通秩序整治,力保管理不留空挡、不留死角。

加大违停治理。成立专门清障分队,及时消除违法占道停车行为。引入人性化管理设施,在道路口进行违法停车信息化提示试点。合理调整视频监控,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的信息化管控网络。对大理市现有占道停车资源进行清理,规范停车秩序。

大力打击“涉酒”、“无证驾驶”。集中优势警力,开展 “禁酒风暴”、“零点行动”、“夜鹰行动”、“紧盯行动”,“对涉酒”、“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形成高压严管的管理态势。组建夜间勤务队,每天19:00时至22:00时期间,对城区道路进行不间断的机动巡逻管控和定点查缉,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

强化信息化管控管理效能。对路口、路段信息化管控设备进行功能拓展开发,加大对“违法掉头”、“随意变道”等严重影响通行秩序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完善信息化管控路段、路口的标志标牌,进一步规范路段、路口的行车秩序。

加强过境分流及客、货运车辆管理。进一步强化大凤路长发口、南涧路关巍路口、大凤路佳利大厦口等三个分流点的管理,切实减少过境交通流对城市道路通行资源的占用。同时进一步加大客、货运机动车出入城区的管控力度,优化车种、减少通行量。

拓展宣传平台,提升宣传效能。继续加大“车让人”文明交通的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介,向社会广泛倡导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理念。充分利用“乐行微大理”“大理交警”平台,拓展交通通行信息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将大队各项管理措施、交管工作,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加快推进大凤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在已经完成大凤路大理古城段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的进展力度,确保在2016年春节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为“2016年国际茶博会”的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加速推进信号灯控系统提升改造工程。对中心城区42个信号路口全部采用动态联网联控信号机,搭建动态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科学配置信号相位和信号配时,消除信号周期内的信号空置率。同时,配套对信号灯控路口进行渠化,规范路口通行秩序,提高道路路口的通行效率。

加快交通组织优化推进工作。全面推行滨海大道“潮汐车道”管理措施,加快电力巷片区交通微循环组织优化工作,科学调整苍山路、宾川路、滨海大道的通行组织方式,进一步强化片区内交通微循环的组织研判工作。

加快通勤公交的开通运行。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探索通勤公交运行模式,确保通勤公交的正式启动运行。进一步加快公交站点的补充和完善,在通勤公交运行的路线增设通勤公交候车站。

继续深化交通事故“快处快撤”的推进工作。简化事故勘查及理赔流程,加大对无故不撤除现场,造成交通通行拥堵的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协调并配合保险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规范保险企业现场查勘流程,加大对保险企业理赔难等问题的督导整改。

静态交通资源供给。积极配合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人民医院、大理大学附属医院、下关镇等进行立体停车库建设和闲置地的充分利用,加强停车资源的管理。

组建大交协管中队。积极探索交通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新机制,构建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依托企业深厚的人力资源,拓展管理空间和管理触角,取得良好的社会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