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警官学院开启国际警察教育新征程

    2016-01-22 11:15:30

云南警官学院开启国际警察教育新征程

记者 刘 萍  通讯员 张 彪

“我们感到特别荣幸,能得到中国公安部给我们这个机会,在云南警官学院参加警务硕士的学习。”20151229日,当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OsmonbekovMarles从公安部国际合作局胡彬郴副局长手中接过“中国公安部奖学金证书”时,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201510月,云南警官学院的校园里,陆续出现了一些年轻的洋面孔,他们身着不同国家的警服,彬彬有礼,有的会说汉语,有的不会说却表情温和地听会汉语的同学交流,他们就是来,自阿富汗、阿根廷、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的13名首届云南警官学院警务硕士研究生(来华留学生),OsmonbekovMarles就是其中一名留学生。他们的到来翻开了云南警官学院警务硕士留学生培养新的一页 ,也标志着云南警官学院国际化办学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也为云南建成东南亚辐射中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独 特: 特色鲜明的教育优势

云南警官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云南省唯一的政法类公安本科院校,现有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五个学科,设有法学、禁毒学、侦查学等15个本科专业。2012年获得服务公安人才培养——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2013年开始招收警务硕士(禁毒)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高层次警务人才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介绍,云南警官学院自2002年便开始起承担公安部、商务部国际警察合作教育项目,至今共培训了41个国家的2000余名外籍警察和官员,举办过20余期国际禁毒问题研讨会,与接收国家警察机构和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的合作关系,受到公安部、商务部和受训人员的高度评价,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外警培训体系和学科体系。“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日益成熟,具备了较好的软硬件办学条件。

“随着传统安全威胁有新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打击犯罪等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警务人才是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云南警官学院党委第一书记、院长郭宝教授介绍说,正是在面对当前全球安全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云南警官学院发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开办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警务硕士专业学位和本科学士学位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培养具有禁毒、反恐怖的警务工作战略思维能力、实战指挥能力、国际合作能力高层次应用型警务人才。

201488日,云南警官学院接到公安部《关于拟委托云南警官学院举办国外执法官员警务硕士培训班的函》,并获得云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开展招收警务硕士外国留学生的公安院校。

为此,云南警官学院成立以学院党委委员为组长,学院办公室、国际警察教育培训学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利用假期改建了国际交流中心。

学院现有外国留学生宿舍31间,配备电脑、电视、空调、热水器、独立卫生间等设施,还有专用公共厨房、洗衣房等。下一步还将改造留学生教室、休息室,新建同传语音室、电子学习室、多国联合执法实战指挥教学培训室等设施。在经费没有到位情况下,学院拨出专项资金垫付留学生生活费,并为留学生购置了书包、笔记本、U盘等用具。

“云南警官学院取得来华留学生培养资格是在长期坚持开放性办学和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郭宝说,云南警官学院地处西南边疆,学校这几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完成了专升本的过渡,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以后,学院获得了教育部、公安部的警务硕士的培养资格,现在已有365个学生,这对学院来讲,是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大事。“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现代警察大学,研究生教育是学院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毕竟起步晚,时间短,经验少,空白也很多,因此学院在未来将着重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校内外研究生导师队伍;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坚持高层次、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标准;三是强化教学质量,注重学员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和警种岗位,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留学生教学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没有现成路子可走,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教学、管理各环节有待进一步衔接完善,但我们相信,在公安部坚强有力领导下,在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下,我们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留学生培养的路子来,为云南建设成为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国际警务合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院的光和热!”郭宝说。

 

真 诚: 宽严适度的管理方式

王娇是云南警官学院警务硕士研究生(来华留学生)班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招生工作中,学院和各个国家的大使馆,包括中国公安部进行了很多的联络工作。“在留学生来之前,我们制作学员的名单、手册,做好同学过来的宣传,给他们买了两年的保险,准备日常需要的生活费等。”

为让留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给每个留学生提供单间宿舍,并配齐了生活必需品。“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厨房和洗衣房,在厨房里给他们配备了冰箱和做饭用的电磁炉,还有清洁柜。但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学有一点点区别,像穆斯林的同学,他们有一个独立的碗柜和其他同学区分开来。如果穆斯林同学要做礼拜,我们在学校食堂的旁边用一个独立的房间用来做礼拜。”

在留学生宿舍记者发现,每个房间明显根据留学生自己国家的习俗进行了布置。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OsmonbekovMarles的衣柜前挂着一件吉尔吉斯斯坦男子的传统长袍,床头柜上摆着一顶名叫“卡尔帕克”的帽子。他告诉记者,长袍和帽子都是家人亲手缝制的,就带着来云南学习了。

来自越南的范氏秋玄是留学生中年纪最小的,她在房间里挂出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服装“奥代”,并摆出许多越南的小吃,看到记者,便热情地招呼记者品尝。

“为了保证公平,我们在房间的基本设施上是一致的,但是我对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求每一位学员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出本国的特色,包括教室我们也在布置当中。”王娇说,因为有8个国家的留学生,加上中国就是9个国家,他们还将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将9个国家的文化特色都展现出来。

留学生报到后,为尽快让他们适应新环境,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为他们讲授学校历史、外国人在华注意事项等有关规章制度,郭宝教授和孙学华教授等领导亲自为留学生作入学教育。

为锻炼留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2015116日,学院组织全体留学生参加2015级新生25公里越野拉练。留学生们互帮互助,没有一个乘坐保障车,徒步走完全程。回校后,他们感叹受益匪浅,在加深团队友谊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坚持不放弃的可贵。

为加强留学生纪律性,确保两年学习期间安全,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际警察教育培训学院和研究生部24小时轮流值守,严格执行考勤和外出请销假制度,并在每天晚上10时点名查铺。

“在留学生管理方面,我们现在采取与学院其他学生一样的警务管理模式,让留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警务制度,就从警务化管理模式开始。留学生也进行早晚点名,考虑到有的同学早上要做礼拜,对他们早上就不要求了,但是晚上10点钟必须站在宿舍门口的一楼集中进行点名,这和学院其他的学生是一模一样的管理方式。周末可以自行出去,但是晚上要回来住宿,我们还加装了监控系统,在管理上是比较严格安全的。”王娇说。

 

精 彩: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为保障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学院制定了《云南警官学院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云南警官学院外国留学生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孙学华副院长多次召集教学部门、教授委员会论证研讨,遴选优秀骨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并于20156月主持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根据培养方案,结合人才培养实际,调整完善教学计划。负责教学的研究生部多次召集专家深入研究论证,制定了《云南警官学院警务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0151016日,学院邀请云南省外事办公室和云南省教育厅专家开展师生外事教育,为100余名有关师生开设专题讲座,介绍我国留学生工作政策,生源国风土人情及宗教等内容,便于师生开展工作心中有底,有礼有据,不触红线。

20151019日留学生开始正式上课,“根据目前的情况看,留学生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语言关。因为我们的同学汉语水平的分层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把他们分成了两个班,两个班分别配了不同的课程安排。”

王娇说,学院根据留学生中文水平不同实行分班教学,一班为中文水平较好的留学生,全程中文授课,直接学习业务课程。第一学期安排了《毒品学》、《中国禁毒史》、《法律基础》、《公安学基础理论》、《禁毒情报》、《中国概况》、《公安管理学》等内容。二班是中文水平较弱的留学生,着重进行基础汉语强化学习,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设置汉语基础课程。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OsmonbekovMarles能讲比较流利的汉语,他有一个享誉中国的中文名字——刘德华。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的职业大学学了三年的汉语,回国后当过边防总局的翻译,后到边防总局的国际合作局,并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参加过为期一年的公安部的警务联络员培训,回国后继续在中吉边境地区工作,经常与中国公安边防部门沟通合作。他非常感谢中国提供的这次机会,来云南参加警务硕士生学习,在这里,他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和接待。

刘德华说:“我知道研究生的教育,各国的教育是不一样的,与我们国家相比,在中国的研究生的教育水平比较高一些。我发现云南警官学院各位老师、各位警官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水平的工作技能,这些都是我想要学会的,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都是有用的。本身我作为翻译是两国中间的桥梁,未来我们在跟中方进行各项的活动、会谈的时候,在这里掌握的经验和技能都会有用,能促使双方加强睦邻友好的关系。

范氏秋玄曾在武汉大学读过汉语专业,现在越南人民警察学院当汉语老师。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来中国时感觉很陌生,那时候她一句汉语也听不懂,在武汉大学学习三年后,现在可以听懂汉语,并流利地跟中国人交流。

范氏秋玄说她很喜欢当老师,所以很珍惜中国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我以前在武汉大学学的是汉语,但现在我在越南人民警察学院上课,要关系到很多警察专业的知识,所以我想这是一次很好很好的机会,让我再回到中国,学到很多关于警察专业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我的汉语还行,但如果给我的学生介绍什么是高科技犯罪,这个汉语怎么说呢?以后我会把我所有学到的东西带到我们学院,教他们怎么学汉语。”

二班的留学生Pobkhuntod Suraset Taikhumdan Donnapha来自泰国,刚来云南警官学院报到时,两人都不会中文,但在20151229日留学生奖学金颁发典礼上,记者发现,他们已经能用中文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自己以前的工作单位等。而经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13名留学生目前已经学会用汉语拼音打字。

据了解,学院还实行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每双周二下午组织留学生到昆明市各警务单位考察,并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警官进行授课,促进学习内容与警务实战密切结合。课余时间还专门安排了太极拳、棍术以及其他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留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云南警官学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一对一,一个留学生对一个中国研究生,如果我们听不懂或者有什么还不明白,可以直接问他们,他们会很热情帮我们。”范氏秋玄说。

对于未来将学习生活两年的云南警官学院,范氏秋玄觉得这里的风景很美丽,很诱人。“武大的樱花很美,云南警官学院里也有樱花园,这里的樱花也很美。”

同时范氏秋炫也感受到了昆明人民的热情,“我在外面迷路问他们,他们会很热情地帮助我,还有老师对我们也很细心很体贴,我们跟中国的研究生一起上课互教学习,他们十分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