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农村多元防控体系见成效
2016-03-01 10:24:06
宣威农村多元防控体系见成效
通讯员 吕林彦
针对农村地区群众治安防范意识薄弱,治安防范力量匮乏,可防性案件多发等特点,宣威市公安局田坝派出所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效压缩违法犯罪时空,切实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2015年,全镇可防性案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3%,232个村社、11个内部单位实现零发案,并连续2年保持辖区无命案、无涉法涉诉上访案件、无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良好局面。
推进基层建设 筑牢第一道防线
针对农村治安防控体系薄弱,民间矛盾纠纷易转化为刑事案件的问题,田坝派出所认真研究分析,从建立完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入手,对村级治保委员会成员进行适当调整和充实,强化组织力量,结合农村治安的规律和特点,用好用活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充分发挥群防力量。
派出所积极利用农村干部、基层治保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驻村民警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主力军作用,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村民小组长、村调委会解员、村监督员、村委会书记或主任、镇有关单位的五级“情报”体系和“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从死角、盲区着手,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有效避免各类恶性案(事件)的发生。
加强巡防队伍建设 强化点面防控
为解决警力不足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田坝派出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由镇财政出资供养,由派出所管理使用,成立了一支12人的专职巡防队伍,负责对辖区中心集镇的巡逻防控。
同时,派出所积极整合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将田坝煤矿45人的保卫队伍整合纳入矿村共建体系中,加大对治保会等队伍的管理使用,在每个村委会均成立3至5人不等的专兼职巡逻队伍。在力量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田坝派出所从完善机制入手,按照市局开展“五张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根据辖区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巡逻防范模式,在中心集镇主要由派出所民警带领12人的专职巡防队伍,每天分为两个班,24小时交替巡逻,保持街面见警率。在田坝煤矿及周边地区,主要以煤矿保卫力量为主体,派出所主要加强检查指导,强化矿镇共建机制,提高矿区安全防控水平;在其余村委会,则由社区民警组织治保会、综治办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巡逻防范,同时发动群众开展邻里守望、联户巡防、轮户值守等工作,实现广大群众、各种群防群治和公安机关之间的最佳配置和最优组合,提高对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打击力度。
打破固定的勤务时间和模式,防止被犯罪分子发现掌握规律,解决 “猫鼠不同步”问题,实行错时工作方法,把有限的警力投向“八小时”以外,特别是对夜间和案件多发部位,确保白天有人执法服务,夜间有人巡逻盘查。对金融网点等重点要害部位,以积极防御为主,对案件多发的治安复杂部位,以重点控制为主,切实做到了巡逻防范工作有重点、有目标。
通过机动灵活巡逻工作的落实,增强了对辖区社会治安的掌控能力。2015年全镇可防性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
推进视频防控建设 提升防范成效
为构建“多元防控”格局,近年来,田坝派出所以视频监控网建设为主线,逐年逐步推进田坝镇治安立体化防控网建设。
根据田坝镇治安复杂、公路走向及人员流动的情况,按照“政府主导、公安主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统筹兼顾”原则,建立了围绕田坝镇外围的高清视频监控点6个,全天候对进出田坝镇的行人车辆进行防控,同时在全镇的17所小学、2所中学、3所幼儿园均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
目前,全镇针对公共场所的监控有151个,单位内部监控189个,在集镇、重点单位形成了无缝对接,在预防和发现犯罪、服务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目前 为止,成功利用视频监控破获了3起刑事盗窃案件,为受害者挽回了财物损失。
管好特殊群体 提升控制能力
鉴于特殊群体对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现存或潜在的危害,田坝派出所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管好特殊人员。结合农村案事件特点,深入分析农村事件源头,认真梳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逐一建立个人档案,作为社会治安管理特殊对象,加强与监护人沟通,适时开展走访,掌握人员状况和动向,确保对特殊人员的可控可管。二是管好重点单位。摸清辖区内防火、涉爆等治安防范重点单位,建立重点单位管理档案,注重日常安全监管和相关安全防范业务指导,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制度,督导各单位抓好内保机构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技防设施建设,确保重点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扎实有效。三是管好重点行业。将废旧收购业、旅店、娱乐场所等作为重点行业,建立完善行业基础信息,强化日常管理措施,开展不定期查控,对违反相关规定经营的,一律从严处罚,切实规范重点行业的经营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