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警路上那些温馨的瞬间

    2014-08-08 11:57:31

           从警路上那些温馨的瞬间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   谢德芳

          时光荏苒,一转眼已是我进入警营的第七个年头。回望历程,派出所的别样亲情,困境中民警同仁伸出的援手……定格在记忆的深处,每每念及,倍感温馨。

          20076月,本应走进教师队伍的我进入了西邑派出所。乡下派出所的工作总是那么具体,完全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轰轰烈烈。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度感到迷惘。

          派出所的副所长张有正,年纪就比我长一岁,参加工作也就比我早两年而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就是我们的“师傅”。从接处警开始,到案件的侦破,纠纷的调解,并没有让我觉得他有什么超常的地方。可在一次同他一起处警的过程中,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也让我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

          20087月的一天,晚8时,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辖区一超市门口有一疑似精神病的男子闹事。面对指令,刚刚处理完警情回所的张副所长照例一句口头禅“晓得了”,随即带领我及另外一名同事处警。到达现场后,年轻气盛的我冲在前头,一名40多岁的男子,就坐在超市门口,披头散发、衣裳褴褛。我心中不由得几份厌恶,语气极差地质问:“叫什么名字?还不快走开?”听到我的质问,他转过头笑嘻嘻地看着我,一双脏兮兮的手递过来几粒花生,唯唯诺诺地说:“吃花生,吃花生。”我更大声地对他叫道:“叫你走了,听到没有。”同时亮出了身上的警棍。就在这时,在一旁了解情况的张副所长走过来,压下了我握着警棍的手。对着那名男子说:“老胡,你在这里干什么?”那男子也不答话,还是笑嘻嘻地将手中的花生递给他,张副所长接过了花生,递给那男子一支烟,那男子竟接过了烟,还让他帮点上了火。紧接着他对“老胡”说道:“我接了你的花生,你抽了我的烟,我们是不是朋友?”老胡点点头,张又说:“那你是不是带我们到你家看看,你不会连自己的家也不记得了吧?”老胡连说:“记得记得。”随后便起身,上了我们的警车。

          事后,我从其他同事口中得知:老胡原名叫胡学军,是乌马村人,因妻子与别人跑掉精神受到刺激,整日以酒为生才弄得这副模样,派出所处理他的事情已有多起。一起棘手的警情,简单的一句话就得到了解决。我不由得佩服他,而他却说:“对待特殊的问题,就应该用非常的方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日常的工作,掌握了方法技巧,领略了与群众交往的魅力所在,在一起起警情的处理中与辖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一切,成为我受用一生的财富。

派出所的炊事员阿珍大婶,看我们工作辛苦,总是想法设法变换着花样做菜,为我们改善伙食。每个人的生日她都记得,在你生日那天,饭桌上一定会比平时多两个小菜。在我调离派出所的那天,与她道别,她说的一句“真的要走了?咋那么好的人就要走了。”让我哭笑不得,这句当时让我听得脊背发凉的话,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2009年初,因工作需要,我从派出所调到刑警大队工作。20103月,我与相恋6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结婚当天,很多以前的同事都赶来道贺,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无话不谈,那感觉又回到了曾经的时光。讲起我们曾一起调和矛盾的鲁图村的张大哥夫妻俩,如今已重归于好,走上了致富路;讲起派出所后院的空地上,他们开垦出来种上了时鲜小菜;讲起我曾经住过的宿舍,如今住进了新民警……

         西邑村的老书记李大叔风尘仆仆来了,原来他得知了我结婚的消息,一大早就和老伴带着小孙子从家中赶来。最后他说希望我常回“家”看看……我突然觉得眼眶潮湿了,派出所的工作只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驿站,他们却因此记住了我,并把我当成了自家人。

         今年2月,妻子的妹妹在大理举行婚礼,恰逢休息日,我们举家前往。

         “嘭”的一声,追尾了,所幸无人受伤。安置好家人,妻子陪我到永平交警大队划分责任事故,照相取证、签字确认,办完手续已是下午了。

          车子受损已不能继续行驶了,情急之下,我想到了向当地公安机关求助。走进博南派出所,我简要说明了情况,表明希望将车子停到派出所。接待民警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啊。你随我来,把车子停到里面院场上。”停好车,他邀我到接待室喝水休息,我表明还将赶往大理,问他客运站在哪里,他却说:“你等一下。”随后他跑进值班室,拿了车钥匙出来说:“上车,我送你们去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