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平安”打造群防群治“朋友圈”
2016-03-01 10:27:41
五华破解基层警力不足难题
“互助式平安”打造群防群治“朋友圈”
记者 刘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海源派出所辖区内建盖的小区已多达10个,其中入住人口达万人的小区就有3个。随着人口的大量入住,小区内入室盗窃、传销等案件日益增加,打骂吵等纠纷案件也呈直线上升,派出所现有的警力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为此,派出所结合昆明全市正在大力开展的发展群防群治工作的实际,创新工作模式,在辖区所有小区内以创建“互助式平安”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小区内和小区间的群防群治朋友圈,将小区物管、小区商家、物管保安、义务治安员作为小区治安防范的“群防群治朋友圈”中的基本成员,按照“小区治安人人有责、参与防范共得实惠”的原则,让其主动参与到小区的治安防范中,有效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难题。
充分发动群众
派出所主动与各个小区物管沟通协商,由社区民警进入到小区内发动和挖掘小区内老党员、老领导、退休人员或无业的老人作为义务治安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辅助小区保安开展内部和邻里守望的互助式巡逻。
义务治安员每天身着派出所下发的红袖套和蓝背心,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分别在两个打卡机上打卡三次,作为一天的执勤任务完成的统计,每天计1分。义务治安在巡逻过程中拉家常、忆往事,在锻练中就完成了巡逻任务。
针对小区邻里纠纷多且易激化的实际,派出所充分发挥义务治安员爱打听、喜帮腔的特点,将小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纳入到义务治安员的工作范畴,让他们在巡逻过程中主动去了解和化解一些力所能及的纠纷,并在小区内设置专门以海源社区老书记名字命名的“李学调解室”,由海源社区居委会专职调解李学担任调解员,义务治安员配合,不但帮助解决小区内发生的纠纷,同时还对小区入住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力所能及的法律援助。
截至目前,派出所已提前化解纠纷10起、调解纠纷36起,让小区住户有种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的享受。
培训义务治安员
工作中,派出所还组织义务治安员进行了3次安全培训,增强他们自我防范、如何辨别闲杂人员的能力和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如全家外出要切断电源、锁好门窗,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防范财物被盗等。而这些受培训的义务治安员又将培训中学会的安全知识,向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等进行传授,相互帮助学习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范围,增强了整幢楼乃至整个小区住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违法犯罪人员作案的机会。
社区民警每天都会将各小区的治安状况及可疑人员情况通报给义务治安员,并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治安员再将获取的治安信息通报给所有认识的人,或在小区显要位置予以通报,让每个小区的住户基本都能及时掌握情况,加大自身的防范措施。同时,治安员也将在巡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可疑人员,通过派出所配发的对讲机或微信圈向派出所反映,使派出所巡逻民警能带着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辖区内进行巡逻。截至目前,共收到小区治安员通报信息25条,并抓获两名涉嫌盗窃的嫌疑人。
开展网格内外互防互助
据了解,派出所将每个小区划分为派出所综治1+1群防群治网络中的一格,小区外由派出所专职反恐应急巡逻队和巡逻民警负责,小区内则是小区保安和义务治安员负责,两者互通治安信息、互为补充,碰到突发事件相互帮助、共同处置。
每天辖区各个小区间都会相互通报治安状况,若邻近小区出现发案多且不易防控等情况,另一个小区便抽调部分保安力量帮助加强巡逻防控。从而进一步遏制犯罪人员跨区作案的空间,增加互联互防的力量,减少发案。
为激发治安员们协助公安机关加强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派出所每月对当月满勤的治安员、发现问题的治安员或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治安员进行现场表彰奖励,现已奖励了2000余元。
协调发动小区涉及到的商家为治安员提供优惠打折,每月由商家进入到小区设立摊点,对参与的治安员进行购物优惠或小件物品的奖励,并发放代金券500余元,治安员也可凭工作卡到商场直接参与购物打折,小区物管公司也每月向治安员兑现每1个积分抵0.5元的物管费,累计已抵扣物管费1500余元,同时协调“朋友圈”里的商家在小区内合理合规地进行商业宣传4次。这样商家和治安员之间就实现了互惠互助,共同为小区治安防范出力出资,促进整个小区群防群治朋友圈的良性的互助式的开展平安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