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恒: 老骥伏枥 志在为民
2014-08-14 13:13:48
徐崇恒: 老骥伏枥 志在为民
虽年过古稀,但精神矍铄,精力旺盛;身虽离职,但心却一直没有闲下来。为大家之事,他奔走呼号;为群众之难,他不辞辛劳。
丘北县公安局党委老干部第一党支部的徐崇恒,他曾经在公安战线艰苦奋战了31年。先后担任过预审股副股长、股长、公安局副局长、政委、党委副书记、中共丘北县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丘北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1998年10月退休。
退休后的徐崇恒一直承担着丘北县公安局老干一支部的具体管理工作。2001年,被县委抽到天星乡担任“三学”指导组组长,在第一批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中,被县委评为“优秀工作组员”。
徐崇恒是个爱操“闲心”和爱管“闲事”的人。在民间,操办红(结婚之事)白(丧事)事,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2000年,徐崇恒为方便居住片区的群众办理红白事,组织村民捐资出力,到有关单位求助,筹资购置了地基,建盖了五格集体用房,齐备了办事的所需用具。“徐大爹,快点,我妈不在了!”“徐叔叔,麻烦你了,我爸爸过世了!”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无论他有多忙,他都二话不说,拔腿就走。
由于他居住的片区在老炮台,交通不畅,且全是泥巴路,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他又动员群众出资出力,与其他3个同志先后用了5个月时间筹资5万余元、水泥129吨修老炮台的路。将县城西门渡槽脚至重阳街司法局路口长800余米、宽4.5米、面积3800余平方米的一条水泥路修通,大大方便了车辆通行和群众出行。
2005年,他搬到第四小组居住后,仍被选为副组长,他又积极与其他同志商量,到单位集资,动员群众捐资出力。在城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修通了300余米的下水道,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同时,他积极协助配合其他同志一道,搭建了一个片区居民活动室,供群众就近就地娱乐活动之用。
徐崇恒的老家在丘北县平寨乡马龙村民委未色村。2010年,为了活跃家乡文化生活,徐崇恒多次与村领导协商,并为其出谋划策。筹资3000元为文艺队购置了服装、乐器,未色村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文艺队。打那以后,未色这个小山村的夜晚时常灯火通明,自娱自乐的音乐之声响彻村子的角角落落。
解放前夕,未色村曾是丘北、砚山、广南三县边纵游击队活动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0年,他与其弟兄和族人商量,要把未色村的村史和革命斗争的历史写出来,以教育启迪后人。他约请原史志办主任范正光修改撰写了9000余字的村史,并勒石铭记在12块石碑上。期间,他几次找县上的有关领导和州上的徐副州长反映、求助,筹资6万元,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建盖了一个凉亭,取名“和谐亭”,于2011年10月树起了村史纪念碑。
根据群众的要求,希望添置一套篮球架,徐崇恒几次找县委的赵主任求助,捐赠3000元购置1套篮球架,为促进农村篮球运动和提高村民身体素质又做了件大好事。
2012年元宵节,他购置6个灯笼及彩旗、布标、标语等送到未色村,并参加布置元宵节晚会会场。从丘北包一辆中巴邀请县老年协会文艺队及丘北的民族歌手王志凯等18名文艺队员,到未色村与当地的文艺队进行汇演。他自己出资2000元,请一名照相师傅到未色村,为村里的30余户村民每家拍了全家福。晚上燃放100响礼花,让家乡的群众品尝了一次文艺盛宴,过了一个热闹、祥和、欢乐且十分有意义的元宵节。
徐崇恒的生活并不富裕,老伴是一个无收入的居民,还经常生病吃药打针。但他常说,家里虽不宽裕,但比起家乡的村民来是过得算好了。因此,他对到县城办事的家乡人都叫他们来家里吃饭,并出力、出钱帮助他们办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年来,为家乡建设捐资和改变家园环境及帮助困难群众所花费用上万余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为家乡邻里做点事觉得很高兴,起码觉得自己还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