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6余万“红袖标”火眼护平安
2016-03-11 10:58:37
警力有限 民力无穷
昆明16余万“红袖标”火眼护平安
近几个月,昆明市的大街小巷、楼群院落及人员密集地方,不时能看到佩戴着红袖标的人员在巡逻,这些“红袖标”有老有少,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他们都在为社区和街面的安全贡献着力量。
近年来,昆明市公安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大力推进群防群治暨春城治安志愿者建设,认真学习朝阳经验,积极探索群防群治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分批次群防群治暨春城治安志愿者骨干教育培训,从政治思想、职责纪律、法律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群防群治队伍的整体素质。截至2015年12月底,昆明市共建立群防群治春城治安志愿者队伍16.5万余人,初步实现了群防群治队伍量和质的提升。
 
“红袖标”服务进入积分时代
每天早上8点,白马小区的陈阿姨就与好姐妹楼阿姨、李阿姨戴着“平安大观志愿者”红袖标,走街串巷,在社区内部和周边开始新一天的日常巡查。“我们每天都要在车棚、楼栋、小区走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不留一点死角。”陈阿姨说,“红袖标”大多为小区居民,对附近街道、路段一般较为熟悉,除了日常巡逻之外,还要协助公安机关调解部分邻里纠纷、开展法制宣传,动员群众工作,形成了社区群众呼声有人听、矛盾纠纷有人调、可疑情况有人报的良好局面。
自2015年10月中旬,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大观楼派出所发布了平安大观招募志愿者倡议书后,从一开始的社区民警推荐到居民群众自发加入,形成了“星火燎原”的良好效果。派出所仅在辖区白马小区西区就吸收了“平安大观”志愿者78人,他们大多是热爱公益事业的退休人员,臂佩“平安大观志愿者”的红袖标,头戴印有红嘴鸥标志的小黑帽,协助公安机关巡逻防范,打击犯罪。
为了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提高群众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的积极性,大观楼派出所从今年1月中旬创新推出“平安大观”志愿者积分管理及兑现工作机制,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以50分为基础分,依次递增分为零星级(50分)、一星级(50—70分)、二星级(70—90分)、三星级(90分以上),并在三星级的基准上评定出每月的“平安大观之星”;同时积极整合辖区内商家资源,与6家商家达成了积分兑换协议,志愿者们可凭借派出所发放的实名制积分卡用累计积分到商家进行实物兑换,享受一定的优惠折扣。同时大观楼派出所以定期联席会议的形式对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分主题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比如如何识别可疑人员等。“晚上不回家,到处绕圈圈,眼睛不看路,不带包,一般这种人就很有嫌疑,”说起可疑人员的特征,志愿者陈阿姨如数家珍。
借鉴以往防控微信圈的成功经验,大观楼派出所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式下的群防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了“红袖标”微信群,通过新媒体平台安排每月重点工作,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向社区民警提供线索,实现了对派出所专业防控力量的有益补充。
“红袖标”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开展以来,大观楼派出所辖区内的各类警情明显下降了,派出所刑事警情下降10.21%,治安警情下降28.15%。特别是白马小区西区,实现了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自行车、盗窃车内物品零发案。
大观楼派出所“红袖标”只是西山分局在深入推进红袖标工程、创新开展治安志愿者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如今,活跃在西山各个基层的15000余名“平安西山·春城治安志愿者”犹如公安机关延伸出去的“触角”,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平安西山”建设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
“互助式平安”造群防群治朋友圈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海源派出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目前警力人数31人,辖区内村落、小区、老厂错综分布,有大中专院校3所,其他行业场所200余家,流动人口较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
为有效解决警力不足引发的治安管控问题,海源派出所组建了综治网络化联动1+1工作机制,即组建了一支30人专职的群防群治应急巡逻队,负责整个辖区主要道路的巡逻防范。同时利用辖区单位、厂矿企业、学校、小区物业保安、护村队等力量组建了一支人数约为200人的队伍,负责单位内部和外围100米范围的安全巡逻。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派出所辖区内的小区已多达10个。随着小区人口的大量入住,入室盗窃、邻里纠纷等问题也呈上升趋势。“1+1工作机制解决了社区外部的安全巡逻问题,然而如何对小区内部进行有效管理,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海源派出所所长柳毅谈到:“我们专门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到小区物业公司招聘的保安力量不足,难以对整个小区形成有效的防范网络,但每个小区均有或多或少的休闲锻炼老人,其中有很多是热衷于协助公安机关的治安积极分子。”
在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后,海源派出所在辖区春城慧谷小区以创建“互助式平安”为切入点,通过积分制奖励全力打造小区内和小区间的群防群治朋友圈。通过招募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由小区老党员、老领导、退休人员组成的佩戴着红袖标、穿着统一服装的治安志愿者队伍,辅助小区保安开展内部和邻里守望的互助式巡逻。“红袖标”在每天的巡逻过程中拉拉家常,多的要走上三公里,少的也要走一公里多,在锻炼中就完成了巡逻任务。
柳毅介绍:2015年下半年,派出所共收到治安志愿者举报线索25条,破案5起,抓获嫌疑人4人,提前化解纠纷30余起、调解纠纷36起。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五华辖区群防群治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平安五华”建设,五华分局充分整合社会面防控资源,构建以一个特色工作,带动多项举措共同推进,固化形成一项长效机制的“1+N+1”群防群治实体模式。目前,五华分局已建立了3类15支31088人的群防群治队伍,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群防群治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群防群治工作。
志愿者成为民警的“火眼金睛”
“我的手机丢失了!”近日晚8时,在昆明市盘龙区霖雨桥旁的公交站台前,正在等车的罗女士忽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才一转眼,看见一男两女神色慌张地往人行道上走去。“是不是他们偷了我的手机?”看着那3个人,罗女士也不敢肯定。
就在此时,忽然两名民警拦住了一男两女的去路,将他们带到派出所询问。经审查,嫌疑人杨某、龚某、赵某交代了在公交站台趁市民罗女士不备,盗窃价值2598元手机的犯罪事实。
事后,罗女士才了解到,民警之所以能很快出现在犯罪嫌疑人面前,是因为之前辖区的治安志愿者早已盯上了那几名嫌疑人,并将嫌疑人的踪迹报告了民警,才现场抓获了嫌疑犯。“治安志愿者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我也要参加志愿者。”之后,罗女士也成为了辖区的一名治安志愿者。
“自春城治安志愿者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龙头街派出所针对辖区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培训。目前,治安志愿者人数已达到1124人,人员构成从普通群众到学校教师再到小区保安,遍及各行各业。春城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不仅给公安机关在社区中安上了火眼金睛,也便于倾听群众的声音,达到了群防群治、共同创建治安良好型社区的目的。”
盘龙分局局长李建明表示,组建治安志愿者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的新路子,也是专门机关工作同群众路线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实践。治安志愿者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协助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亮点纷呈打造群防群治品牌
近日,治安志愿者王进国在接送子女放学途中劝阻了两名小学生吵闹;治安志愿者彭明亮在接子女放学回家途中发现一名醉酒孤寡老人,并将送回家中;治安志愿者刘元斌在接孩子放学回家途中,发现一站街女招嫖,及时报告民警进行查处……
这些细节,是嵩明县公安局治安志愿者在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中的一个个画面。
“为确保群防群治工作全面落实,嵩明县公安局全力投入、全面推进基层群防群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组建了9944人的治安志愿者队伍。治安志愿者覆盖机关单位、产矿企业、行业场所、校园村社、基层组织等,各派出所联合社区,对治安志愿者集中培训48场次。”
在群防群治工作中,嵩明县公安局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全县群防群治工作深入发展。另外,牛栏江派出所围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杨林派出所以“543”模式、北城派出所以“银杏+30”模式、嘉丽泽派出所以“四片三定三共”开展的群防群治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鹿晋芸 张密 倪陈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