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尽我所能匡扶正义
2016-03-25 11:34:54
李建明:尽我所能匡扶正义
刘 萍
扎根基层20年;抓获各类犯罪违法嫌疑人200多名;调解纠纷和帮助困难群众3000余起,接处警2万余起……作为一名巡逻民警,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翠湖派出所巡逻防控中队民警李建明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他说:“一个人不是自己活好了就是好,还要有帮助人的一颗善心和匡扶正义之责。”
对群众负责的热心肠
“9号巡逻车,9号巡逻车,刚才有个老人在翠湖边晕倒,你们赶快到现场看看是什么情况……”
接警后,李建明迅速带着协警赶到现场,可是没有看到人,拨打报警人的电话也没人接听。老人去了哪?有没有生命危险?李建明马上到离辖区较近的各个医院打听,最终得知老人被送到了红会医院。找到老人后,李建明通过平台核查,很快联系上了老人的家属。事后,老人的家属特地送来了感谢信。
为了应对街面各类突发应急卫生事件,李建明私下里向是医生的妻子学习了各类医疗急救知识,所以被他救助过的群众不计其数,每当有群众送锦旗到派出所来时,大家才知道,他又做好事了。
一直以来,李建明认真接待每一起报警求助,认真调解每一起纠纷,从来不推诿搪塞,不管是路边摆摊的,还是修理自行车的师傅、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他都要跟他们聊上两句。长期以往,许多群众都会向李建明反映一些小偷小摸、“拔毛抢人”的信息。
因此,李建明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对辖区重点发案情况、发案时段了熟于心,每一周的警情通报会上,他总是很认真的将辖区发案情况记录下来,根据每一阶段的警情发案,调整自身的巡逻勤务,所以在他值班期间经时常出现刑事警情“零接报”。
熟知辖区的“活地图”
长期的巡逻工作使李建明成为了辖区的“活地图”,哪个片区有几个监控探头、几条街巷都清晰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2015年6月13日,翠湖南路一名群众报警称其停放于路边的车窗玻璃被砸,车内一串价值500元的佛珠被盗。当天,正是李建明值班,在开展视频监控查证时,他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放大一看,立马认出了该人就是居住在春建司宿舍的一名吸毒人员李某,因为经常在白云巷与东风西路巡逻的他,早已熟识这里的居民,而该人平日里经常干点小偷小摸的事,所以早就被他列入了重点打防对象名单中。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李建明当天就将李某抓获,一时间,翠湖南路砸车窗玻璃案件大幅下降。
通过认真分析“两抢”等街面违法犯罪的作案规律和特点,李建明总结出开展巡逻盘查易出成效的重点时段、重点部位,会运用盘查技巧及时发现可疑人、可疑车、可疑物品,会熟练使用配备的各种武器装备和基本抓捕战术,会运用战术技巧加强配合,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处置。
在2015年开展的利剑专项行动、打防多发性侵财案件专项行动中,李建明不定时地在辖区各个路口开展卡点盘查,共抓获2名逃犯及30名携带管制刀具的违法犯罪人员。
无怨无悔的从警路
1995年,李建明无意中在春城晚报上看到招录巡警的公告,经过努力顺利进入了警队,从一名工人变成了昆明市公安局的一名巡警。
他说:“刚加入分局巡警大队时,没有巡逻车辆,也没有警械武器,大多时候,都是徒步、徒手巡逻。有时候累了或是下雨天,就到交警岗亭、居委会歇歇脚、避避雨,有时干脆淋着雨徒步巡逻。尽管如此,队员们的精气神却丝毫不减,遇事果断处置。街面上事情,小到缺斤少两的纠纷,大到重大治安刑事案件,都管。”
作为一个老巡警,李建明亲身经历了昆明巡警的发展历程,从一无所有坚持守护辖区群众的平安,到后来齐备的武器装备、巡逻车辆、警用摩托、移动警务亭的配置,巡警日趋专业化,但他始终牢记入警之初前辈的教诲:做警察,就要对得起法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后来条件好了,有了巡逻车、警用摩托,除了车巡,但我依然会坚持下车徒步巡逻,走街串巷,因为这样才能更亲近群众,及时化解街面矛盾纠纷、及时帮助救助服务群众,才能更真切地了解街面治安动态情况。”
由于工作忙,李建明家中的大小事务基本都交由妻子打理照顾。李建明的妻子是一名医生,与他一样忙碌,同样要值守夜班。每次上夜班时,妻子就将年幼的儿子带到医院,当遇到病人多的时候,小家伙便自己一个人在医院办公室的病床上过夜了,第二天小家伙自己收拾好书包独自上学。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初中,直到儿子可以住校。
让人欣慰的是,儿子非常懂事,也很争气。去年,李建明的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不顾旁人的眼光,流下了眼泪,一家三口相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