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联动机制显成效

    2016-04-08 10:26:50

改革警务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保山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联动机制显成效

通讯员 徐正洲

为探索解决非警务类报警求助消耗警力资源问题,自201510月以来,保山市公安局在隆阳区启动了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联动处置机制试点,把突发公共事件及非警务类报警救助联动处置工作作为一项保安全、保民生的政府工程来落实。           

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联动处置机制运行以来,保山市、区两级社会联动单位共处置非警务类报警求助1081起,其中,涉及水、电、气等生活类报警求助52起,城市管理类报警求助195起,120医疗急救类报警求助627起,其他类型报警求助207起。通过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对非警务类报警求助分流,及时妥善的处置了一批群众报警求助事项,最大限度实现了警力无增长。

 

以问题导向改革警务工作模式

保山市公安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在市公安局,与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隆阳区成立区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与隆阳分局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为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保山市公安局把50个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纳入联动处置工作体系,印发《保山市社会应急联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按照承担任务紧急程度,把公安、消防、卫生、质监、电力、通信等19个担负经常性应急任务的部门划为一级联动;把教育、邮电、房管等18个担负非经常性应急任务的部门划为二级联动;把民宗、发改、财政、宣传等13个不直接参与现场应急处置的部门划为三级联动。110报警服务台接到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警情后,以网络派单、集群对讲机、电话通知等途径,“点对点”直接指令相关职能单位部门处置,同时将警情分发下一级指挥中心。有效解决用警耗时长,公安管不了但又无人管的非警务警情和群众求助,腾出警力对刑事、治安警情进行快速处置。

 

建立联动机制排解群众急难

保山市公安局制定了《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联动处置流程》,明确一级联动单位实行值班场所、专门队伍、交通工具、职责任务四定和24小时值守制度,必须在接到指令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其中公安、消防、120医疗急救必须在接到指令后10分钟赶到现场;二级联动单位实行专业人员、联系方法、职责任务“三定”制度;三级联动单位实行管理协调、经费保障、应急响应“三到位”制度,确保做好联动处置到位。同时将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联动处置纳入市直单位绩效考核和县(市、区)平安考核,对接警调度、出警时间、着装携装、现场处置进行细化、量化,采取日常抽查、季度通报等方式进行检查考核。定期通报非警务类报警求助受理及联动处置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联动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加强联动单位间的沟通联络。110指挥中心专门设置1个应急联动接警专席,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接警员,并为一级联动单位配备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统一规范应急联动车辆标识。

 

实现基层减负提升服务水平

保山市公安局建立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初步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指挥统一、部门参与、联动顺畅、处置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格局,整合政府及社会应急资源,切实为公安基层处警单位减负,提升了政府综合治理和服务人民的能力水平,同时群众的急难险情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有效增强政府公信力。201511719时,市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报:报警人到明和大酒店对面的一家烟店买了五条烟(价值4000元),回家后发现是假烟。市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指令市烟草专卖局处置。市烟草专卖局快速行动,及时承接了此次报警求助事项。

在遇到农民工讨薪维权、市场纠纷、医疗纠纷、噪声扰民、城市管理等问题,劳动、工商、卫生、环保、城管等相应部门能够及时接手处置,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转变为治安问题,减低了公安部门的执法成本和风险。201511610时,市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报:汉庄镇小堡子二组一村民因子宫肌瘤在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时死亡,死者家属20多人在医院吵闹,死者母亲因无法接受事实多次试图采取自残行为,情绪较为激动,同时将尸体一直停放在医院,不愿抬走。市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联动隆阳区卫生局到现场处理,同时指令辖区派出所维持现场秩序。在区卫生局的主持下死者家属与医院达成赔偿协议,纠纷得以顺利解决。20162201912分,保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报:在龙泉路民航站往西100米,有一户人家着火,房内传出爆炸声并有一名老人被困房中。接报后指挥中心立即指令巡警、消防、交警等部门到现场处置。经了解火灾是由于氧气罐爆炸引起且起火房屋内还有两个氧气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立即联动质量技术监督局到现场处置。相关部门到达现场时积极投入工作,成功将火势扑灭避免了氧气罐再次爆炸引发次生事故。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保山市公安局将打造“统一接警、网络派单、统一指挥、跟踪反馈、管理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应急联动工作平台,将110接警系统中的部分功能通过边界接入社会应急联动平台,将联动处置警情实时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同时把各级各部门的专业应急力量,乡镇街道为主的基层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主的志愿者联动力量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确保每一起非警务类报警求助警情调度精准到位、处置及时高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并加强对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工作的舆论引导,宣传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切实引导公众深入了解、全力支持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