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三化”打造过硬队伍
2016-04-08 10:31:08
精细化 即时化 机制化
东川“三化”打造过硬队伍
刘 萍
昆明市公安局东川分局按照“精益求精、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打造品牌”的16字要求,持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创新队伍计分制管理,突出一个“快”字抓小节、惩小恶、纠小过,狠抓日常养成,着力打造一支“自信、自省、自励、自强”和“有理性、有血性、有韧性”的过硬队伍。
管理监督精细化
“违法违纪问题一定有迹象,要像研究治安问题那样,去研究队伍的违纪苗头,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东川分局政治部副主任袁文东告诉记者,为加强队伍建设,东川分局结合前期编制的《治理“庸、懒、散、软、混、拖、编”工作办法》,科学设置计分项目,编制了《队伍管理考核记分办法》,对全局民警进行记分考核,力求建立更加全面、精细、严密的管理程序。
分局围绕民警工作、学习、生活等环节,筛选确定日常勤务、行为规范、内务管理、服务态度、装备管理和财经纪律5个方面、46个考核项目,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具体要求和计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群众考评的权重,把执法回访、信访投诉等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引导民警自觉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标准,不断改进自身态度和作风。
新的记分考核中,突出了领导责任捆绑,严格“一岗双责”,在细化班子团结、队伍党建、民警家访等“队伍管理一把手” 工作计分的同时,对因中层干部监督管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年内队伍发生违纪违规、履职不到位等行为的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连带扣分,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把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要求贯穿到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从“事后从严处理”向“日常从严管理”的转变。
从严治警即时化
“敢抓敢管就是能力,严格查处就是政绩,发现问题就是水平,回避问题就是失职。”在队伍建设中,东川分局一直坚持从严治警即时化。
对突击类项目“跟进考”,凡重大安保等行动任务,均由部门领导围绕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等方面对民警进行考核打分。民警出现情绪波动的,部门领导及时跟进谈心,帮助民警消除厌烦、畏难等消极心理。
对作风类项目“每天考”。坚持从小处抓养成,每天由值班领导按照“四查一看”(查内务管理、接处警规范、执法办案、工作执行,看群众评价)等具体要求对民警进行考核,及时查纠存在不足,力求通过高频率、高强度的检查考核,切实整治队伍中警容不整、迟到早退、处警拖拉等作风“顽疾”。
对常规类项目“定期考”。对学习培训、廉洁自律等队伍管理项目由部门教导员每月负责考核,对警种业务考核则由分管领导进行考核,逐一查找业务薄弱、排名落后的民警,帮助分析原因,牵头开展师徒结对,让民警能够尽快赶上,促进业务均衡发展。
在执行过程中,全局上下动真碰硬,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跟踪处置结果,从处置结果中总结经验,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绩效考核机制化
工作中,东川分局一直坚持以严格的奖惩兑现来维护管理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建立督察部门督导检查、考核部门结果应用的“督效联考一体化”工作机制,由区局领导、政工室、纪检监察室、指挥中心和各室、队、所主要领导、教导员共同执行,实行“日记载、月积累、季排序、年总结”和“时时点评、事事讲评、人人纳评”,实现考核过程公开透明。
同时健全考核结果直接与单位、民警的创先评优、考核奖惩、福利待遇等措施挂钩机制,对年内个人记分15分或被记分3次的,予以诫勉谈话;满20分,或被记分4次的,予以警诫;年度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受警诫以上的民警当年不得参加选优评先,坚决改变以往考核项目和数据存在的局限性、人为评估的主观性。
鼓励部门主动督察记分,对按职责分工负责严格开展民警遵纪情况督察的,仅按《队伍管理考核记分办法》对相应个人记分;对未主动发现或者隐瞒不报被检查、督察查实的,则按《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对相关责任人加倍扣分。
袁文东介绍,通过考核绩效即时转化应用,增强过程监督,进一步强化了东川公安业务、队伍建设的过程式和绩效化管理监督,扭转了个别民警存在的庸懒散现象,提升了队伍执行力、监督力、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