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民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妙招

    2016-04-15 11:44:07

富民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妙招

通讯员 唐 斌

富民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在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中,倾注百姓情怀,回应群众期待,切实提升专职化社区警务质效。

据悉,去年10月,城关派出所就广泛利用“警营开放日”、“警民恳谈会”等渠道,向辖区群众报告社区警务工作,了解群众所思、所盼,问需、问计于民,共征求社会各界相关意见、建议30余条。同时,他们还主动走出去,虚心学习借鉴友邻公安机关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探索实施特色化、本地化社区警务。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社情优化警务工作布局。一是警区划分注重城乡结合。综合考虑实有人口、治安状况、行业场所等要素,依托城南警务室和永二警务室,把辖区划分为两大警区,改变原来城区与山区分开的警区结构,实行城区和山区相结合,并按照不低于派出所警力总数40%的要求,采取文职人员置换民警、补充社区辅警等措施,将社区警务中队由12人增加至18人,由两名中队领导带队分片包干,实现当前条件下警力资源与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的最佳平衡。二是勤务安排注重早晚结合。综合考虑社区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社区民警勤务时间。将社区民警分为4个组,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分头对旅社等行业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变单一夜查为昼夜结合;推迟中饭及晚饭时间半个小时,由社区民警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工作,与派出所巡逻防控中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晚上7点以后入户开展走访宣传等工作,主动适应群众作息规律,改善警民关系和服务质量。三是基础防范注重专群结合。社区民警充分行使综治服务站站长的话语权,在辖区21个网格中扎实推行社区警务与网格化管理“一体化”建设,把握有利契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共组建治安志愿者1600余人。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依托全县“6995”综治维稳平台,共同开展联防、联动、联保等多项工作,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小事就地解决”。

在优化警务工作布局的同时,他们还着力打造好三个机制: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社区警务质量的长期性工作来落实,除参加县局定期组织的轮值轮训外,派出所还结合社区实际,以信息采集应用、重点人员管控、行业场所监管、群众工作等内容为重点,通过集中点评、结对帮训、民警自学等形式,每周组织民警、辅警学习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派出所社区警务考核细则,按照社区警务中队考民警、民警考辅警的原则,每月对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级,将考核情况作为奖优罚劣主要依据,对业绩突出的民警优先推荐立功受奖,连续2次不合格由县局社区警务工作办公室约谈,年内3次月考核排名末位的社区民警,取消个人评先评优资格;连续3次考核末位的辅警淘汰解聘。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营造社区警务“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人格局。完善荣誉驱动机制。强化典型引领,将党建工作融入社区民警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民警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坚持社区警务每月之星评选活动,对于多次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表彰的优秀社区民警,提请县局将该社区(驻村)警务室以民警姓名命名,旗帜鲜明地倡导正能量,不断增强社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城关派出所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的展开,使县城区刑事案件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5.8%36.8%;未发生有影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获得了社区民众普遍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