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乔顺 村民的警察“亲戚”

    2016-05-23 10:57:11

张乔顺  村民的警察“亲戚”

 

他是全村人的“亲戚”,靠一支粉笔画出治安防范蓝图。本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他让我们看到一个驻村民警的本色。

 

他,是全村人的“亲戚” 

“张老表,你又来村里办事情咯!走走走,先去我家吃完饭再办。”村民老张正在自家的柑橘地里收柑橘,见到张乔顺就停下手中的活,要拉他到自己家吃饭。如今只要张乔顺来到盘溪镇新村,村民们总是很热情,都亲切地称他“张老表”。

2002年,张乔顺被调到华宁县公安局盘溪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当时,他分管的辖区面积大、村寨分散、治安复杂。然而,张乔顺知难而进,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工作的方法,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住在村中,用真心换来了民心。

在村里,张乔顺总是背着很多的书籍,只要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需要给群众解释法律法规时,张乔顺总是边学边用。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张乔顺把辖区的每一个村都画成图,以增强对村内情况的熟悉。他还把各村群众信息按姓氏、分家族整理归类,做到提姓便大体知道整个家族成员情况。

为了方便外来人员办证,他带上相机,经常到流动人口居住地,边清查边为他们办证,并通过QQ群、QQ警务室等信息化平台与他们进行交流互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一天,张乔顺去弯得箐村雷某家走访时,其父母反映雷某近来沉默寡言,基本不和他人来往。张乔顺了解情况后,经常上门找雷某谈心,得知雷某认为自己进过监狱,家里又穷,时常遭到歧视,怕别人看不起他。张乔顺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并积极与辖区厂矿企业协调联系,为他找了一份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导,雷某重新树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群众越来越信任这位驻村民警,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亲戚”。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几年来,张乔顺所管理的辖区创造了全市重点人口重新犯罪率最低的纪录。

 

一支粉笔,画出治安防范新蓝图

 

刚担任驻村民警时,每次进村张乔顺都随身带着几支粉笔,张乔顺每到一个村就根据节令和当地发案情况,在墙上写上警情提示、治安防范知识和法律法规,向群众宣传防火、防盗、防毒、防交通事故、户口政策等。

正是通过他手中那支小小的粉笔,当地村民的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之后,随着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张乔顺开始通过广播、网上警务室、张贴治安防范告知书、预警提示等形式进行重点防范宣传,并适时组织义务巡防队、保卫组织开展巡逻堵卡。由于张乔顺的努力,辖区内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有了大幅度下降。

针对各时期的治安突出问题,张乔顺总是适时与治保会、学校和厂矿企业等共同研究整治方案,并帮助各个保卫组织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到新村、方那两个治保会没有办公地点,张乔顺与村委会多方协调,帮助他们解决了办公室和办公用品的问题。

万达磷业有限公司和中轻依兰集团华宁分公司没有摩托车统一停放地点,经常发生摩托车被盗现象,张乔顺与公司领导协调建盖了两个摩托车的车库,并安排专人看守。新村柑橘厂、黄磷厂等一些企业的设备经常被盗,张乔顺就建议各家企业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近年来,张乔顺所分管的3个村委会和23家厂矿企业多次被推荐为华宁县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热心服务,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身处基层,张乔顺秉持热心、贴心、公心,一心一意地耕耘在社区,被村民誉为“群众的贴心人”。

他把辖区的老弱病残、孤寡老人、军烈属户列出名单,经常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得知大龙潭村的孤寡老人黄某外出务农时摔伤腿无钱医治的情况后,张乔顺积极找村民小组、村委会协调,到盘溪镇民政部门争取医疗费,自己还买了一些药品和营养品送给老人。

工作中,张乔顺注意到一些外出务工的群众在办理户籍时不方便,张乔顺便向派出所领导提出开通QQ警务室的提议。2010年3月,盘溪派出所创建并开通“婆兮QQ警务室”,通过QQ警务室发布服务指南、警情提示、警方动态等。仅2015年他就接到群众的报警、求助电话115次,为群众解决疑难户口16人,通过QQ警务、微信群、微博帮助在外地打工的群众办理各种户籍业务56件。

2012年,张乔顺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任为盘溪派出所副所长。他分管的社区在2012年各项工作的综合考评中成绩突出,得到市、县公安机关于2013年2月25日在盘溪派出所召开会议,学习、推广盘溪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经验做法。

本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张乔顺成了村民们的警察“亲戚”。进村出警,看到留守空巢老人,他会掏空自己的腰包,看到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会伸出援助之手,他办事雷厉风行、公正果断,深受群众的喜爱。

从张乔顺的热心和坚持,看到的是一个驻村民警的本色。

文/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