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 一副治从肌理的良药
2016-05-23 11:11:59
村规民约 一副治从肌理的良药
一副汤药,治从肌理,药除根本,消隐患于未然,虽旁人难见其效,但实质却重要异常。纵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网格化管理”等建设热点,“村规民约”在法治进程中立于道德层面,有效弥补法律法规掣肘空白,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避免“扁鹊式”预警一而再再而三提而未决,其如汤药,亦如标尺。
“现在一个星期的报警电话,掰着指头也能数清。”金马镇派出所民警孔德友在推行村规民约后落得了“清闲”,可并非就意味着高枕无忧。“网格化着力分区而治,坐镇其中的格长、格员如何根据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管理约束作用则是关键。”许多矛盾纠纷被化解在了萌芽阶段,助推派出所警力实现了优化。
“泸西全县人口42万,县公安局实有民警381人,按警力与总人口比折算仍缺100余名民警。当前反恐形势严峻,对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提出新的要求,而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的推广实施无疑是一大利举。”泸西县公安局局长方伟表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以法律为基础,而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相衔接,为群防群治提供了土壤,是法律之外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举措。
泸西县现有的8个乡镇,已建成380余个网格,除矛盾调解外,依据“村规民约”群众自发地巡逻值守、卫生监管等举措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从道德层面给予了柔性管控。但“村规民约”也不是万能的,方伟站在全局角度提出了他的考量,“虽有专门文件对‘村规民约’的起草、制定、完善进行了规范,但其根本仍是道德约束。从惩治效果看‘人治’氛围浓重,如何合理有效地走向‘法治’,仍需要政法机关进行引导、管理、监督。”
作为法律法规补充,“村规民约”无疑在尊贤孝长、友邻和睦、文明卫生等道德范畴起到约束作用,但要让更多村民能够遵规守约,仍需要“制度”和“素质”的双重保障。“从违规到遵守,其本就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按照执法普法一体同责的理念,泸西警方还聘请社区文艺队对当下“村规民约”进行编演,并实时下乡汇演,普法同时以快板、相声、小品等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村规民约的表现形式,让遵纪守法观念深入人心。
截至1月,泸西县公安局金马派出所治安刑事类案件同比下降30%,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0余起,有效防止民转治、民转刑案件的升级。“现在很多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根据村规民约都能够有效处理,极大地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现状,使我们能有更多警力投入到执法办案中。”孔德友表示。
“村规民约,就像一支杠杆,撬动的不仅是陋习,更是所有建设的基座核心。下一步‘村规民约’也并非就只能局限在村寨,类似的行为规范也同样适用于居住在林立高楼中的城市居民。”方伟说。
文/邓 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