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规民约 把一座村庄变成一家人

    2016-05-23 11:21:02

村规民约  把一座村庄变成一家人

赖若松认为,村规民约就像是一台能够消解矛盾的机器,可它需要以民警对村民的“真心、真情”为能量,才能够运转。

二十几张纸能做什么?它可以打印出一篇约5万字的文章,大约是一个学速写的学生一天画画所需要的纸张数,如果是卖给废品回收站,它也许只有几分钱的价值。

 

“这个村子是我们所有人的家” 

晚上八点钟以后,丽江的夜幕开始降临到这个古城区的小村庄。街面上空开始有烟雾升起,卖烧烤和各类小吃的小商贩会自觉地把他们的摊子推到街边,以至于不会影响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过。街上的黑暗被路灯和过往的车辆的灯光驱散,游客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一片柔和的光线里行走、交谈。

从前这座村庄还并不是这样的景象。大约在七八年前,这座村庄抓住了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机会,迅猛地发展起来。如今这里高楼林立,街上车水马龙,旅馆从当年的寥寥数家发展到如今的两百多家,俨然从过去的一个小村落脱胎成为一个繁华的新都市。

这里的原住民都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将房子租用给旅客和外来务工人员。但这里的治安秩序良好。租客们经常会看到有民警带着队伍在大街小巷里巡逻,有些租客还能够辨认得出,他们的房东就在这些巡逻队伍里面。

“虽然我不住在这儿了,但我仍然把这里当成我的家。这个村子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家,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努力保护好它。”参加义务巡逻队的村民说。

后面的一句话,是赖若松很久之前就对村民们讲过的。“现在我们派出所的六个社区,寨后社区的人员最多,治安情况最复杂,但寨后社区是这些社区中打架、盗窃等案、事件最少,社会治安最好的社区。”赖若松说。

 

“没有你们,我们就是聋子、瞎子”

 赖若松在寨后社区当了十几年的社区民警,今年调回到派出所担任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西安派出所副所长的职务。他还记得他刚来的时候,街面上非常混乱,打架、盗窃的事件非常多。“那时候一到晚上我们就会去街上蹲点,等着处理打架斗殴事件。因为每天晚上一定都会有。”

赖若松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2010年左右,他接到一项任务,由警方牵头,与村委会、村民一起研究制定村规民约。赖若松看到,这是一次机遇。

他首先与村委会研究确定了每个月15日在活动室召开村民大会,98户人家的家长强制性地要求全部出席。在一次村民大会上,赖若松诚恳地对村民说:“警察与群众就是鱼水关系,我们的工作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你们一定要相信我,相信我们的警务室。没有你们,我们就是聋子、瞎子。”

随后,赖若松与村委会研究决定,组建三支巡逻队伍,并把这些写到了民约里。“每个原住民家庭、每一家旅馆、每一户出租房租户,都必须派出一个人参加巡逻队。”

尽管民约里用了很多个“必须”,但赖若松清楚,民约是没法靠强制力的来执行的,必须得民众自愿参与才行。

村规民约就像一辆装配很好的汽车,必须要有人发动,有人驾驶。而将它“发动”起来的责任,就落在了赖若松和民警们身上。

每一次的村民大会,赖若松都会重申他“一村一家人”的理论,但他诚恳的演讲并没有完全将村民打动。他到村里开展工作的时候,还是经常会碰钉子,甚至遭到抵触。“那时候去村子里,都不指望他们能支持、理解我们,只要不起哄就是好的了。”赖若松说。

但赖若松执着地认为,他做的是好事,是对所有人有益的事,只要他坚持,村民迟早会理解的。

 

“你真心为群众着想,他们就会知道”

 赖若松早上8点半到派出所报到后,会来到驻村警务室,看一看有没有村民反映上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每天都还是会有一些的。”

然后他会下到村子里走访,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他事必躬亲,哪户人家有矛盾,哪户人家有困难,他都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村民中有小孩没有工作的,赖若松就把他们招来当协警。甚至路灯的灯泡坏了,他都要联系督促相关部门抓紧来修。“因为村民们觉得这个很重要,没有电灯走夜路的时候会觉得不安全,而且也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影响社会治安。”

那时候,户籍问题群众反映得很强烈。因为他们要经商,做生意很多方面都涉及到户籍问题。赖若松带领民警进村开展了户口清理工作。“那时候上级公安机关还没有部署,这件事我们做的比其他地方都要早。”

这件事让赖若松在群众中广受赞誉,加上他长久以来一心一意地为村民解决困难,慢慢地赖若松在群众中有了很高的声誉。“群众是会看的,你是装装样子,还是真心为他们着想,这些他们都会知道。”

渐渐地,赖若松的“一村一家人”的理论开始得到认同,他们知道赖若松是真的把这里当成家的。赖若松组建的巡逻队伍也渐渐壮大。每天晚上8点半开始,他和民警轮流带队巡逻。民警们带领队伍专门在警情高发区和偏僻的街巷里巡逻,一直到11点会回到警务室里,稍作休息,然后接着巡逻到凌晨4点半。

如此高强度的巡逻,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巡逻队员们每天都是晚上8点半准时来到警务室,中间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在民警和村民们的努力之下,社区的治安状况也开始好转。“因为我们巡逻的密度很大,次数很频繁,对违法犯罪起到了非常好的震慑效果。”

 

“村规民约将所有人联系到一起”

 

村规民约涉及到很多方面,治安防控、婚丧嫁娶、邻里关系、村风民俗、消防安全……但赖若松觉得,村规民约最重要的作用并不在乎通过制定条条框框的规矩将村民们的行为约束起来,而是它像一只无形的推手,让村民们燃起了对美好的向往,并推动他们身体力行地去做。

“比如我们在村规民约里规定,每个酒店都要派人来参加巡逻队,不然会进行相应的处罚。但其实这些处罚是没有依据的,也无法强制执行,最重要的还是大家要发自内心地愿意做这个事才行。”赖若松说,村规民约就像一条纽带,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处使。

“并且,这个效应是在不断扩大的。”赖若松说,“比如有的出租房的住户看见他们的房东也在巡逻,就会想,我们租你们的房子,给你们钱,你们还要来保卫我们的安全,就会很感动,也愿意参与进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

2014年,寨后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村长提议:“赖警官一直以来这么关照我们,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让赖警官做我们村的荣誉村民怎么样?”这个提议当场获得全体表决通过。那一瞬间,赖若松老泪纵横。

后来,村民们组团去香港旅游,也一定要把赖若松带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是家人,赖警官为我们的村子出了这么多的力,也该跟我们一起出去享享福了。”村民们说。

赖若松犹还记得,最开始他到村里开展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人配合他,即使有人知道一些违法犯罪的线索,也不会告诉警方。“现在,即使我已经不在寨后社区工作了,村民们有什么发现,还是会马上打电话告诉我。”说这话的时候,赖若松一脸骄傲。

记者 唐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