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天福:一个为民服务者的自我修养
2016-05-23 12:23:52
戎天福:一个为民服务者的自我修养
他是“发明家”,“鼓捣”出了牲畜和货车防盗报警器;他是“点子王”,总能通权达变地想出服务群众的巧招。帮扶群众他总是不遗余力,“能帮一点是一点,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没有尽头”。
奇思妙想,民警变身“发明家”
20世纪90年代,戎天福在嵩明县公安局杨桥派出所当社区民警时,辖区偷马案件频发,民警们加强巡逻防范却收效甚微。戎天福见被盗群众家马棚仅装了个门扣、上了把锁,这样盗贼一来,门扣一剪,进去就把马牵走了。
“如果装个报警器在马棚的门扣处,窃贼一剪锁就报警岂不是很好?”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戎天福决定自制一个报警器。他在门锁处安装一个“反向”开关,接上喇叭,按下去时,喇叭不会响,手一放开则警报声轰鸣。当时,辖区30多户群众家的牲畜棚装了报警器,再也没有被盗过。
2013年,戎天福从嵩明县公安局调任小新街派出所副所长。到派出所没多久,辖区发生两起大货车油箱被撬、柴油被盗的案件,戎天福想到了以前在嵩明杨桥派出所当社区民警弄的简易报警器。那东西是不是也可以放在大货车上?戎天福又开始琢磨了。
戎天福到集市上买齐了相关的材料和部件。把所有的部件连接起来后,就做成了一个简易报警器。
戎天福也考虑到窃贼可能使用的反侦查手段,如果窃贼知道我们装了报警器,把线剪断了怎么办?如果报警器不灵的话又怎么办呢?于是,戎天福又在报警器中增装了感应器,这样窃贼未接近油箱,报警器就已经报警了。
“经过20多次试验、调试,终于获得成功。而且报警器感应距离可调远、调近。”戎天福高兴地说,大货车装了这个报警器,司机只要通过遥控设置成设防状态,窃贼不仅无法盗油,连电瓶也盗不走了。
戎天福的这项发明,获得昆明市公安局“六项建设”创新创意创造优秀成果三等奖。“发明家”这个称号,也开始向外传播。
通权达变,服务群众支巧招
推出“未成年人住旅店,监护人首肯制”,让民警当“房东”……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戎天福总是会尽最大努力,积极创新工作方法。
对辖区旅馆开展检查时,戎天福发现常有未成年人入住的情况。为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他创新推出了“未成年人住旅店,监护人首肯制”。
2013年11月,有一个未成年人到旅社要住宿,派出所民警联系到孩子的父亲后得知,这个孩子已经离家出走四五天了,一家人都在焦急地寻找。随后民警让他的父亲将他带回了家。
自从“监护人首肯制”实施以来,派出所协助群众找回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28名,送回家长不同意入住旅馆的未成年人85名,家长接回将要住宿未成年人125名,及时避免了一起强奸小学生案件的发生。
小新街派出所辖区不少群众外出打工,他们就把空闲的房子租出去。有的租客就利用出租房进行非法交易和违法犯罪活动。为加强管理,戎天福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民警替房东当“房东”,房东收完房租后把钥匙交到派出所,民警去排查就方便多了。就这样,辖区75家群众将自家出租房钥匙拿到派出所,由民警代理他们直接进行管理。
有的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因材料准备不全,导致往返跑。为了方便群众,戎天福又想到了构建村委会协同配合的户籍服务工作体制,由村组干部为户籍服务员,定期组织村组干部进行户籍业务培训。群众到村组出具证明时,就能一次性将所有材料备齐,到派出所即可享受“一站式办结服务”。
古道热肠,“能帮一点是一点”
2016年春节前夕,戎天福收到了他被评为“云南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的4000元奖金。一直还记挂着辖区几位五保老人、特困户、残疾老人的戎天福,把全部奖金用来购买大米、食用油和猪肉等物品,送到他们手中,并为他们送去春节红包。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戎天福说:“省委、省政府授予我‘云南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称号,我就有一份责任;将奖金分享给困难群众,让他们过个温暖的春节,这也是我的荣幸”。
戎天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对于辖区群众的除在工作中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外,他总是竭力帮扶,用戎天福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能为他们做的或许不是很多,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2013年,辖区14岁的女孩“小芸”喝农药自杀,戎天福带领民警把她送到医院抢救,挽救了这个孩子的生命,从此和“小芸”结下了不解之缘。
戎天福得知“小芸”没有户口,他多方奔走,及时向计生等部门反映,为她办理了户口。平时,戎天福还抽时间经常到学校看望“小芸”。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戎天福就把“小芸”接来所上一起吃住,并悉心开导她,就像的爸爸一样,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精心呵护着她健康成长。
在“小芸”心里,她早已经把派出所当作了自己的家,把戎天福当作了自己的“知心爸爸”。
文/李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