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一直在这里

    2016-05-23 12:28:43

“雷锋”一直在这里

 

 雷锋语录:“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昆玉高速公路,128公里,在全国400多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中,只是很短的一段。这段公路空间有限,但在时间的纵度上,一个个坚守与爱心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

 

寒冷的地方总有人心的温暖

规定的上班时间是在早上9点,可宦建斌总是习惯早起来一会儿。有时候出门时天还没亮,他坐着单位的交通车穿越半个市区来到昆玉高速上,戴上手套和墨镜,开始一天的执勤。

他是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昆玉大队外勤中队的中队长。“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路上开展巡逻,指挥交通和处理交通事故。”宦建斌说。从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坚守在这里,无论严寒酷暑。

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昆明经历了一场30年不遇的寒潮,原本四季如春的昆明一夜之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最难熬的就是冬天,虽然他们都有“大衣、手套、冬帽、冬鞋”这样的保暖标配,可寒风和凉意总会拼命地钻进身体的每一个缝隙。在这将近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每天10个多小时,他们都要在这里巡逻、指挥、处置突发事故。

“如果是简单的刮擦、追尾之类的事故还好处理一点,可是如果需要叫拖车,或者事故双方有异议的,时间就会很长,这种滋味可就难受了。”宦建斌说。他曾经历过一次装着水果的货车侧翻的事故,照相,记录,等待拖车,同事们帮着车主,把散落一地的水果捡起,再装好道其他车上。“这起事故,我们从晚上10点一直处理到早上5点。”下夜班的时候,宦建斌的双脚被冻得几乎不会走路了。

1月8日,在这一天宦建斌就处理了6起交通事故。从早上刚到单位不久就接到电话,某一下坡路段发生刮擦事故。中午又连续发生了两起追尾。“所幸都不是什么大的事故,每一起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处理好。”

室外的寒冷还不是让民警们最难受的,冰雪天路滑,很多车辆刹不住车,这就让民警们在处理交通事故的时候必须异常小心。“尤其是在下坡路段,车子滑过来也就几秒钟的时间。”有一名民警一次就直接被车撞飞了出去,当场晕厥。“所幸路边有灌树丛,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如果是直接撞在护栏上,那人就危险了。”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同事们的相互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像我们经常要出勤,很多时候中午是没办法休息,也没法吃饭。但每每我们回到单位,总会有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子上。”宦建斌说,帮出勤的战友打饭已经成了大家不需言说的默契。有时候去处理事故的时间长了,也会有人赶过来,“你去歇会儿吧,我来换你。”

在最艰苦、最寒冷的地方,总会有来自人心的温暖。这份温暖让昆玉大队民警们能够一直坚守下去。

 

“钱花给孩子比花给我们自己值”

黑夜,宦建斌开着巡逻车,他发现弯道背面的阴影里似乎有动静。下了车,打开手电筒,橙色的光线中慢慢浮现出一两老桑塔纳车的轮廓。一个女人在车前忙碌着,满手油腻。

见到警察来了,女人解释,她不是故意停在这儿的,她的车水箱漏水了,开不动。“你上车吧,我们帮你把车拖出去。”宦建斌说着从车厢里拎出钢绳,把女人的车系在巡逻车后面,一直拖出了收费站口。

出去之后,女人在站口的加油站买了很多饮料送给民警,反复说了很多次谢谢。帮群众拖车,并不是民警们的职责范围,而且严格来说,高速公路上也是不允许用钢绳拖车的。“但高速公路是一个很尴尬的地方,车一旦坏在这,就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们帮他们把车拖出去,起码他们就能找到地方修车。”宦建斌说,这样的事情出现的频率很高,每周都会遇见两三次。“如果我们不帮她,她至少要在高速公路上待一夜,影响交通就不说了,大半夜的高速公路上人看不见人车看不见车,得多危险啊。”

民警们做的“越权”的事情还不止如此,他们还经常在高速公路上“扶贫”。与别的高速公路不同,昆玉高速上经常能看见行人。“很多迷了路的行人,出了城,就走到高速公路上来了。”把迷路的行人拉到站口,给他们点回家的路费,都是民警们经常做的事情。“有些人走了很长时间,又渴又饿,我们也会买点东西给他们吃。”

在今年过年的前几天,宦建斌遇到一个行人,背着沉重的行囊,步履蹒跚。“我上前去问他,他说他是在火车上被偷了钱包,只能走回家去过年。”宦建斌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思茅人。“从昆明到思茅可是有将近500公里,别说是走回去,这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受不了啊。”

宦建斌赶紧买了些吃的给他,然后把他带到收费站口,让人帮忙联系客运站,在从昆明到思茅的客车上给他留一个位置。直到把他送上了车,宦建斌才安心离开。

在生活中,宦建斌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不喜欢逛街购物。昆玉大队的47名民警大多都是这样的“貔貅侠”,钱进了口袋就很难再出。可他们也有慷慨解囊的时候,今年以来,昆玉大队的民警为两所学校的小学生两次捐款累计三万元。

宦建斌说:“我们有个民警家在那边,听说这学校的孩子们,课桌都是烂的,也没有课本和文具。大家都很难受,因为我们从前也都是农村的孩子。特别想为孩子们做点事。”捐款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踊跃,平时民警们一件一两百块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可是捐款都是五百、六百地捐。

“钱花给孩子比花给我们自己值。”宦建斌说。

 

“雷锋”从未离开

今年过年的时候,民警浦仕泽在巡逻的时候碰见一名迷路的老人,老人的神志有些不清楚,说不清家住在哪儿。后来,民警在老人的身上找到一个电话号码,联系上老人的家人,把他送回了家。

可是,这一天,所有昆玉大队的民警都没有回家过年。“我98年参加工作,在家过年的时候也就只有四五次。”过年的时候车流量最大,更需要他们在岗位上。民警们不仅不能在家过年,甚至7天长假期间都要坚守在岗位上,“别人是晚上过年,我们却是白天过年。每年年三十的时候,我们都只能白天回家看看家人,陪他们吃个饭,然后就得返回。”而就这,也还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待遇。

有时候民警们的家人会来看望他们。“但基本也就是在食堂吃个饭,就得回去了。”他们的年夜总是在岗亭、在公路上,他们会在单位门前挂起红红的灯笼,晚上在门口放鞭炮,这几乎是他们能做的最有年味的事,也是唯一的与平时不同的事。剩下的,指挥、处理事故、救助群众,一如既往。

民警们给家人的拜年短信总是带有道歉的意味,在手机上输入“过年好”之后,总要再说一句:“对不起,今年过年忙,不能陪你们在家过年了。”而家人给他们的回信当中也总会多一份谅解和安慰。宦建斌从来不觉得警察是一份令他愧疚的职业。“我虽然没办法经常陪伴家人,但我们能让千千万万的群众平安出行,安全到家,这不是更重要吗?”令宦建斌倍感骄傲的是,他的孩子并没有因为父亲不能经常陪伴而憎恶警察,反而觉得警察是一份十分光荣、崇高的职业。

前几天,民警蔡金武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母亲住院了。黄宦斌知道后,立即批了假给他,让他回家。在蔡金武不在的时候,队里的民警就轮番顶替他。“如果谁家里有事,我们一定让他回去,帮他多做几天工作也没什么,毕竟日子还长,我们谁都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民警们并非不爱家人,在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依然是母亲最好的儿子、妻子最好的丈夫、儿子最好的父亲。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人民警察,坚守在高速公路上,指挥交通,帮扶群众。

有人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可在昆玉高速公路上,“雷锋”一直都在这里,从未离开。

记者/ 唐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