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生命擦亮金色盾牌

    2016-06-03 11:37:26

用生命擦亮金色盾牌

——追记泸水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余江伟

通讯员 李卫江 熊夏萍 祝林华

天色阴沉,怒江哽咽。

522日,中午1330分,在泸水县殡仪馆,数千名群众、生前同事、亲友自发排着长队,来送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泸水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余江伟最后一程。

因突发心肌梗塞,余江伟倒在了自己挚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40岁。

 

“他是一个称职的好警察”

 余江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6年,怀揣着当警察的梦想,他考入昆明市人民警察学校。

毕业前夕,余江伟看到班里的很多同学留在昆明,内心有点小动摇。便给在六库工作的四叔余何均打了一个电话,述说了想留在昆明的想法。四叔说,无论你怎样选择我们都支持你,但是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要懂得回报家乡,为服务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听了四叔的话,余江伟放弃了留在昆明的想法。1998年毕业后,他被分到泸水县公安局工作。

提到余江伟,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称职的好警察。”

泸水县公安局副局长杨勇说:“余江伟爱岗敬业、作风扎实、业务熟练、敢于担当、办事规范,有干劲、有韧劲,工作让人放心。”

泸水县公安局局长杨智说:“这么多年,安排工作时,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一个‘不’字,都是‘好’!

在同事们印象中,作为经侦大队的业务骨干,余江伟工作起来几乎没有周末,每天加班四五个小时是常事,有紧急事情随叫随到;由于办理经济类案件较为复杂,他常常奔波于受害人和单位之间,白天了解情况,晚上研究案情……

 

“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

 2008年至2009年,由于工作需要,余江伟调整到六库派出所石缸河矿山警务室工作。

当时石缸河矿区开采不规范,私挖乱采、偷运矿石的现象时有发生,警务室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在全力维护矿区稳定的同时,每年雨季来临,余江伟都会依据矿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实际,科学制定巡查方案,和同事们一起放弃休息时间,在矿区开展巡查,主动向群众讲解防灾减灾知识。由于防灾方案具体、措施得当,每年雨季,在矿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没有一起人员伤亡事件。

有一次,一伙运送矿石的人与石缸河卡房检查站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现场已有人受伤。

接到报警后,余江伟率民警迅速赶到检查站,只见双方近百人正手持棍棒,情绪激动,随时可能发生械斗。形势不容迟疑,余江伟第一个冲入人群之中,通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事态得到控制,一场流血冲突被化解。

“你不怕吗?”事后有人问他。

“怕啊,但是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如果不冲上去,事情可能会更糟。关键时刻,我们不上,谁上?” 余江伟说。

 

“他是我们的业务骨干”

2012年,余江伟被调整到泸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片马中队任中队长。由于警力少,基层民警常常是刑侦、治安、社区警务和服务管理“一肩挑”,警务工作体现出多能化。

余江伟深感自己的不足,便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认真钻研公安业务和法律知识,在打击犯罪、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等方面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他很快就进入角色、独当一面。

在此后的2年时间里, 余江伟先后参与侦办了“普某华团伙摩托车系列盗窃案”、“2·08恶性杀人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战果累累,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还赢得了领导的赞赏、同事的信任,从而有了另一个外号——“余头”。

“‘余头’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办案时,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都要找他把把关。” 余江伟的同事总会这样说。

 

“那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那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每次提起大队长余江伟,郭培艳都会泪流不止。

同事杨高说:“刚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我蒙了好久,无法相信这么好、这么年轻的一位同事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噩耗传来,同事们傻了,他们不能相信早上还在岗位上忙碌着,和他们说说笑笑的余江伟,就这么走了?

长时间的连续超负荷、快节奏地工作,让余江伟与家人聚少离多。但说起自己和丈夫的点点滴滴,余江伟的爱人王丽华在极度悲伤之余,总有说不完的话,仿佛他就在眼前,从来没有离开过。

“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他走了,叫我们老两口怎么办。”余江伟年迈的父母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几次哭晕过去,

他的父母介绍,从参加工作开始,余江伟就没有完整地用过自己的工资,供弟弟妹妹上学、逢年过节给老人买新衣服、给妻子女儿好的生活环境、下乡自掏腰包请同事吃饭……他想到了所有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余江伟走后,正在读初二女儿余丫琪收到了全班同学的一份礼物——一本写满鼓励和祝福话语的笔记本。

“收到这样的一份礼物,我非常的感动,虽然爸爸总是在出差,和他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我知道他都是在做有意义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余丫琪边哭边说,在殡仪馆,看到这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为爸爸送行,她为爸爸感到无比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