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红明与犬共舞绘青春

    2016-06-03 11:42:41

袁红明与犬共舞绘青春

通讯员 杨卫华

“警犬不仅是我的战友,也是我的孩子。工作时我们一起出生入死,生活中我们心心相印。”袁红明是大理市公安局一名警犬训导员,一共带过11条警犬,已经与警犬打了13年交道,如今更是一肩挑起了大理州、市警犬基地的管理重担。他说,自己就是警犬基地的 “年轻老管家”。

大理州、市公安机关警犬基地位于下关镇文献村村头,离市区偏远,生活和交通十分不方便。建设之初,为了与当地村民们处好邻里关系,但凡村里村民们有事或是基地上跟村里的一些事务,袁红明都会亲力亲为。为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他宁愿多跑腿,多求人,有时候基地需要的一些绿化植物、平时食堂所需的一些时令蔬菜都是能要的尽量要,能自己种植栽培的自己种植。

 袁红明每天给警犬洗澡、打扫犬舍、带犬奔跑、喂犬、做饭、开展训练等等,看上去似乎都是在复制式的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然而,正是这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年一身臭”的警犬工作生活对于袁红明却是一件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事。

袁红明半开玩笑地说,警犬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吃饭的时候想着它们,睡觉的时候想着它们,有时候连自己老婆都吃醋了。但是每天给它们喂食,看着它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就特别的高兴。训练的时候有时它们像不想学习的孩子一样和你耍心眼,真被它们气得哭笑不得。

就这样,警犬基地在袁红明一班人的悉心照料下,以兼具绿色和现代化面貌展示出全新的警犬作训模式,成为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刑事技术警犬工作的标杆。

2010年,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召开,袁红明做为一名最基层的带犬民警被选调参加了安保工作。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一起工作和生活的那段时间里,袁红明深深体会到了作为西南边疆地区的警犬工作还严重存在着不足与缺陷。

为此,袁红明及时调整警犬训练模式,转变训练思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培训,积极培养警犬技术人才,并逐步淘汰更替补充警犬,提高警犬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训练出了一批城市追踪、搜毒等科目的警犬,填补了大理警犬工作在使用科目上的一些空白。

2013年的一天夜晚,袁红明接到指令到县上协助禁毒大队办理一起案件。正在赶去的路上,他突然接到家里人打来电话,称母亲受伤住院了,而且家里又出了些事。虽然心里已经乱成一团,但袁红明只能打电话委托了一个好朋友开车将母亲送到医院。当他完成工作,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多,看见瘦弱的母亲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刹那,袁红明的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

自古“忠孝两难全”。袁红明说,既然选择了警察职业,就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那些跋山涉水的情景,那些风吹日晒的日子,那些训犬留下的伤痕,那些人们不解的眼光,都不能阻止自己对警犬事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