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往基层使 事朝实里做
2016-06-03 11:53:57
力往基层使 事朝实里做
——宁洱县公安局贴近民生服务群众记
张 密 记 者 王 耀 通讯员 李兴文
“局长,听说你要把春场街装上护栏,给这么多的居民和单位进出带来了很大不便……公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民心的官才是好官。春场街单位和所有居民特别反对,不要装护栏。”这是一封群众来信。这封信,宁洱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武已经收藏3年多了。每次在办公室里坐下来,他都会拿出来看看,以时刻提醒自己要更好地服务群众。
“当初,县公安局要整治春场街时,大家还真不习惯在道路中间安装护栏,感觉出行不方便了。但是,通过公安局的坚持和交警部门的大力整治,这条交通乱点、事故多发的街道变成了宁洱最和谐的街道。”说起近年来宁洱县公安局贴近民生、服务群众的故事,不少群众由衷地赞扬公安机关的做法。
 
解决问题不怕“扎手”
宁洱曾是一片水湾,是哈尼先民濮人聚居的地方,称为“水边的寨子”,哈尼语发音为“普洱”。被称为“茶之源、道之始、盟誓之城”,也是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上任之初,孙武很喜欢这里浓郁的民族氛围。
“县城的春场街一直存在交通混乱现象,交通事故不断,是交通乱点和事故多发区域……”这些,也是孙武上任伊始就面临的城区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过调研和实地走访,彻底解决春场街交通混乱的想法逐渐在孙武的脑海中形成。
“安装交通隔离护栏,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隔离开来,最大限度地让出行者各行其道,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孙武提出的在春场路安装“生命防护线”的想法,本来是想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却没想到遭到最大的阻力还是沿街的群众。
“这条街道上的商铺众多,一旦安装上防护栏,群众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地穿行马路,随意逛商店了。所以,商户感觉一旦安装上防护栏,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因此意见比较大。那封躺在孙武局长抽屉里的信,就是一个临街商户写来的。” 宁洱县公安局副局长谢光德介绍,除了临街商户对安装防护栏有意见,就是习惯了散漫的自由出入的群众也有意见。“当时,孙武面临的压力很大。在党委会上,大家经过商量,党委成员全力支持孙武的做法。要想彻底解决贴近群众的民生问题,必须顶住切压力,不怕“扎手”。时间证明,最后受惠的还是群众。”
春场街的防护栏工程按时实施,经过此地的车辆和行人开始都不习惯,还曾出现过有人故意破坏护栏的情况。“对故意破坏民生设施者,先是教育,对屡教不改者坚决进行打击。”对此,孙武意见明朗。民警通过街面安装的视频监控,先后查找到数名破坏交通护栏者。经过教育,这些群众逐渐明白了防护栏给大家带来的好处,主动赔偿了损坏的护栏。
现在,宁饵县城的几处主要重点街道和区域,都架设了防护栏,城区的交通越来越通畅,再也没有发生过之前的重大交通事故和伤亡事件。“几年下来,司机和群众都养成了良好的出行习惯。这些,都是公安局在民生工程中,带给我们的实惠。”群众表示。
打造绿色生命“屏障”
蜿蜒的山道上,一辆面包车转过一个坡道后又是一个急转弯,转弯处没有防护栏,车子一下冲出路面,坠落到112米下的山崖,车上6人当场死亡……这是2015年1月6日发生在宁洱县梅子镇的一桩惨痛车祸。
这次交通事故社会影响较大,暴露出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职业素质不高、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等突出问题。宁洱县委、县政府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突出位置,先后8次组织召开全县道路安全工作专题会议,6次下发通知,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全县农村道路内急转陡坡、临崖临水等重点路段内的安全隐患有188个,如果全部加设安全设施需要2个亿。”这是宁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和相关领导考察后摆在孙武面前的一份综合材料。“宁洱县是贫困县,如果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危险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农村道路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改善也不能等待,必须另外寻找办法,逐步解决农村道路安全问题。”孙武认为,
“县林业局和畜牧局每年都有植树、种草的计划和项目,能不能将森林的‘连片种植’变成在农村道路两侧的‘连线种植’?”整合资源是孙武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他多次奔走协调,终于将这个项目落到了实处。
目前,宁洱县农村公路已经完成了386.8公里、14.3万株的苗木种植,一道“绿色生命防护屏障”初现雏形。
开通学生安全“专线”
每天周五下午,距离宁洱县城45公里外的普义乡中学门口,在这里住校的学生终于可以回家了。学校门前,来自十里八乡的家长骑着摩托车、开着面包车,拥挤地堵在学校门口。在拥挤的家长后面,站着普义乡乡长杨金波,他看着学校门前拥挤的场面,叹了口气。“在撤校并点、集中办学过程中,全乡各村委会、自然村的学生都集中到乡镇就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杨金波介绍,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自然村,基本上90%都是住校生。因为乡镇学校没条件配备校车,所以家长每周五下午都要来学校接孩子回去、周日下午再送孩子回学校。“在这两个节点上,从普义通往各村的蜿蜒山道上,几乎都是接送学生的各式车辆:面包车、摩托车、拖拉机,还有一些非法营运车辆,超载超员和安全隐患就在此时凸显出来。”
为了确保住校生回家安全,杨金波到处奔走,终于协调了教育部门,将学生放学时间从周五下午改为周五上午,协调有资质的客运车辆作为“校车”,开通学生专线,在孩子们放学后集中将孩子送回家,周日上午再集中接孩子回学校;而周五下午拉下的课程,则在周日下午补上。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解决了孩子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减少了家长奔波、杜绝了非法营运,真是一举数得。”在实地考察了该地做法后,宁洱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罗子铭兴奋不已,立即向局党委汇报。
“总结普义做法,尝试在条件合适的乡镇逐步推广,最大范围地覆盖所有的住校生。同时,在加强学生安全、客运司机权益方面,协调更多的社会资源做保障。”这是宁洱县公安局党委会上达成的共识。
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这是全局民警的工作目标。
全力帮扶困难群众
“派出所挂钩扶贫点上有户群众需要建房,请问现在红砖的价格是多少?能不能优惠一点,这户群众的家庭有点困难……”才走进宁洱县公安局同心派出所的院子,就看见所长李翔宇在不停地打电话,为辖区困难群众协调建材。“终于协调下来了,砖厂每块砖为困难群众让利一角钱,还能免费提供一些毛石,为建房户节约了不少钱。”
李翔宇介绍,在宁洱县“脱贫摘帽”进程中,同心派出所挂钩辖区的6户群众,他和教导员吴俊各自帮扶两户,另外两个民警各帮扶一户困难群众。“要做好帮扶工作,就要先做好‘学生’,要学很多东西。比如在协调这个困难户的建房过程中,要了解各种建材的价格,尽量整合资源,减轻群众负担。另外,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还要学习适合当地的种养殖技术,手把手教给群众;在农副产品上市前,我们还要学习先进的营销手段,学着用电商等模式将群众的农副产品推向市场,保证不但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
说起帮扶群众的话题,李翔宇滔滔不绝,而这只是宁洱县公安局在加快全县“脱贫摘帽”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去年,宁洱县公安局组织全局民警开展了“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在走访调查期间,民警召集村干部、村民、企业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52人次,收集村寨道路硬化、沟渠修筑、产业发展和有关户口、社会治安等民情民意41条。
据介绍,目前,宁洱县公安局已从公务经费中列支一定比例的扶贫资金,将部分村组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户危房改造等项目纳入帮扶项目,用实际行动帮扶群众,全力促进警民和谐关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