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从优待警激活力
2016-06-03 11:55:43
落实激励措施 维护合法权益
普洱从优待警激活力
通讯员 王怀荣
近年来,普洱的禁毒工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公安群众工作和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保障和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
这些成绩背后,凝聚着广大公安民警的辛劳汗水。近五年来,普洱市共有4名民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每年均有数十名民警因公负伤。
为此,普洱市公安局坚持从优待警,减轻民警身心和工作压力、抚慰民警家庭伤痛、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队伍的活力和潜能,促进了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队伍素质
“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普洱市公安局始终坚持执法安全是民警执行警务的重要保障,减少民警伤亡就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创新“统分结合、战训合一”的随岗训练勤务模式,结合普洱反恐处突、涉边维稳工作需要,设置与本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科目开展训练,并将谈判、狙击、排爆等专业科目融入集训科目中。从各县(区)抽调20名民警组成反恐处突实战集训队,形成了一支反恐处突常备力量,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技能强的兼职教官队伍。为保障训练,普洱市公安局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综合性训练基地,并成立了正科级训练机构。
制定《普洱市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实施意见》,投入1.28亿元资金新建、改造、扩建80个无(危)房派出所。派出所经费全额保障,民警电脑个人拥有率达到130%,个人单警装备拥有率达100%。目前,全市已有78%以上的派出所达到精品化、规模化、规范化。
为解决基层警力不足,五年来,全市共有383名新警全部先充实派出所及一线单位,基层警力数始终保持在本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85%以上,派出所实有警力在50%以上。
坚持在政治上对民警落实培育激励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交流轮岗、竞争上岗和目标化管理,2011年以来,先后选拔任用了86名优秀科级干部,得到了市局党委、部门和广大民警的认可支持。
落实优抚政策
为保障民警的身心健康,普洱市公安局强制推行年休假和体检制度,各警种根据岗位工作实际,年初制定休假计划,确保每一名民警都能充分享受到年假的待遇。同时,在保障经费中列支体检经费,确保每位民警每年都能享受到一次不少于10项常规检查的免费体检。政工部门还建立民警体检档案,保证民警有病有根可查,以免延误病情。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与辖区驻地各医院签订民警因公负伤救治“绿色通道”协议,简化就诊步骤,使受伤民警和职工得到快速、及时、精心地抢救治疗。“绿色通道”建立至今,共为基层民警职工因公负伤、患病顺利救治100余人次。
建立覆盖全市各县(区)局和警种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在重大警务活动、民警伤亡、民警个人重大事项中开展心理干预,并面向全市公安机关在职民警、辅助力量及家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目前,全市共有心理咨询师34人。
坚持落实民警、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市、县公安机关每年在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为全体民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基础上,单独划拨保险经费,为民警再增加数十万元保额的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全市公安民警人均保额每年均达60余万元。
在做好其他关爱民警措施的同时,普洱更加注重对因公伤亡民警及家属的抚恤慰问工作,从政治荣誉、经济补偿等方面做好善后工作。2014年4月,宁洱县公安局普义派出所民警袁正国在治爆缉枪工作中因公牺牲后,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积极汇报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抚恤慰问事宜,倡议社会各界和公安机关捐款,先后争取各类抚恤金和慰问金共计100余万元。
全市警务督察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与“110”报警服务台联动,及时查处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打击报复、暴力伤害公安民警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民警的伤害。201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公办理维护民警执法权益案件46件,打击处理侵害民警执法权益人员68人。
文化育警活警
普洱公安局把“文化育警”作为新形势下建警、爱警、强警的重要举措,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公安文化活动,通过加强文化育警工作,给民警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丰富了业余生活,进一步缓解了民警的工作压力。
对民警家属开展走访、座谈和上门慰问,及时了解民警的业余生活及家庭状况,倾听家属倾诉,向家属通报民警取得的成绩、征求家属对民警及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使民警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开展形式多样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公安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让社会从方方面面了解警察这个职业,为民警搭建良好的执法环境,实现全社会的从优待警。
严抓纪律作风教育
“严是爱,宽是害。”普洱始终高度重视队伍思想和行为苗头问题的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从源头上避免民警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每月对民警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家庭状况、涉及重大事项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排查,每个季度召开一次队伍思想状况分析会,切实解决好队伍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和矛盾。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民警,与民警交心谈心,倾听民警呼声,对民警家庭生活、工作、学习、遵纪守章等方面情况,做到“四知”(知人、知名、知家庭情况、知社会交往)、“四熟悉”(熟悉工作情况、熟悉日常表现、熟悉家庭情况、熟悉遵章守纪),掌握思想动态、掌握婚姻变化、掌握收支变化、掌握性格特点。
针对公安队伍中存在的不良习气,与民警家属签订廉政监督责任书、聘请基层民警担任纪检监督员、开通廉政手机报和廉政信息短信平台等形式,坚持从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促进日常养成,确保公安队伍忠诚可靠、作风优良。
各项从优待警措施的落实,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普洱市的公安工作呈现出基层实力显著增强、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业务工作连上台阶、管理机制更加顺畅、警务效能明显提升、执法执勤不断规范、队伍形象焕然一新的新面貌。其综合业务考核五年来始终保持全省前五,禁毒工作、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等多项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