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察

    2016-06-17 13:14:54

微观察

 

 

□“强制报告”能否有效保护留守儿童

《京华时报》:52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力度,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强制报告。

结语:据统计,全国共有留守儿童680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6100万人。20162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职责。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通知,更进一步要求相关部门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意外伤害等情况须强制报告,这样的要求是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督促,也是一种责任担当。然而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全方位的保护与关爱,除了“强制报告”,还需要加强上级监管与社会监督,才能使这项政策落到实处。

□过分强调职业冷热是社会浮躁的表现

《中国青年报》:近日,麦可思研究院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了2016年中国热门及冷门职业,其中中小学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金融均是社会需求量增加最多的职业类,而机械/仪器仪表、建筑工程、机动车机械/电子则是社会需求量降低最多的职业类。

结语:看到这样的新闻,毕业生们和准大学生们的心情大概很复杂。职业的冷热变化意味着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动、择业观念的改变,但所谓的热门专业趋于饱和之后,也会带来人才过剩问题。学生们选择热门专业是正常的事,然而所谓热和冷只是相对的概念,尤其是那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容易随市场波动。况且专业并非职业,它只是选择职业的基础。如今我们把专业完全等同于职业,将高校的职能定位为短、平、快的职业培训,无疑与高校的办学精神背道而驰。过分强调职业的冷热也侧面反映出社会的浮躁,与其一拥而上,不如理性对待,看得长远些,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