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打造公安改革样本

    2016-07-15 10:38:44

结合实际   勇于创新

普洱打造公安改革样本

记者王 耀 通讯员 李应雄

普洱市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辖区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全市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云南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东南与老挝、越南接壤,西南与缅甸比邻,国境线长达486公里,是祖国重要的西南门户,仅陆上边境通道就有18个。

“针对普洱实际,普洱市公安局党委着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实战应用、创建新型禁毒模式、构建边境安全屏障、深化公安改革创新,使全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普洱市公安局局长梁正军介绍,正是有了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才使祖国的西南门户有了铜墙一样的铁壁。

 

队伍战斗力显著提升

为了突出队伍素质提高这个“能力保障”,让民警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素质能力依法执行职务,普洱市公安局始终坚持政治建警,要求全体民警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增强党性修养;围绕忠诚警魂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抓紧纪律作风监督,强化突出问题整改。引导广大民警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政治建警强化教育,打牢思想政治基层;坚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围绕实战突出实效,有效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强化正面宣传和舆情引导能力,传递公安正能量;深化爱警惠警力度,传递组织关怀温暖。这五项措施,提高了全市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梁正军说。

普洱市公安局认真总结实战工作经验,结合普洱反恐处突、涉边维稳工作需要和山地、丛林、晴雨等环境气候特点,创新“统分结合、战训合一”的随岗训练勤务模式,设置与本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科目,将谈判、狙击、排爆等专业科目融入其中,并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开展特警实战科目训练和演练。

2011年开始,从各县(区)抽调20名民警组成反恐处突实战集训队训练一年,形成了一支反恐处突常备力量,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技能强的兼职教官队伍。

市公安局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培训的综合性训练基地。同时成立正科级训练机构,充实了人员。目前,该基地已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随岗训练示范基地。

坚持科学用警和战斗力标准,全面推行实战化、合成化、扁平化、网格化、立体化指挥调度;强化边境管控、治安防控、巡逻防控、打击犯罪、警务合作、技术手段、管理服务“七个”实战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警务运作的快速灵敏度和高效精确化水平。

一位老民警自豪地说:“尤其在实弹射击方面,要求每人每年打足120发子弹。我从警一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多子弹;但是,枪法一辈子也没这样好过。”

 

信息实战应用全覆盖

“这次外出学习,对大家思想触动都很大。让我们既看到了外地公安机关业务的发展,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年4月份,宁洱县公安局组织全局民警 “走出去”,参观学习外地公安机关的长处,反思自身在工作和思想上存在的不足。对此,分管指挥中心和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的宁洱县公安局副局长谢光德感触最多:“近年来,虽然公安局投入重资加快信息化建设。但在参观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公安局后,我们感到在理念和意识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普洱市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累计投入2.4亿元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化实战应用。普洱市党政主要领导也将公安信息化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视频监控等建设维护经费纳入市、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有力保障了“金盾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圆满完成。

现在,普洱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已达到国家A级标准,应用系统覆盖全警。同时,强力推进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建设摄像头4000个,全市接入联网共享平台的摄像头总量达到5560个,其中高清摄像头达90%以上,提前1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推进社会单位、居民小区等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按需联网应用,共安装摄像头4.8万个;整合公安网内3156个监控摄像头,并均实现了网上共享。

梁正军介绍,结合边境维稳工作实际,普洱市公安局全面推进通信手段及保障建设,每年组织应急通信保障演练和预案修订,全面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目前,全市建成9套无线图传系统,配备1套便携式卫星地面站,建设111350兆无线基站并全市联网,依托公安网络建成视频指挥中心11个,视频会议室12个,基层所队简易型视频会议系统134个。10县区公安局立体通信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提升了信息研判、案件侦破、巡逻防控、治安管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如今,普洱市公安机关网上办案、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管理、网上服务成为常态化,信息化已成为普洱市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

 

禁毒模式全国推广

近年来,普洱市公安局党委主动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禁毒斗争态势,全面提升禁毒严打整治和社会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各级各部门在专案侦查、公开查缉、禁吸戒毒工作中创新建立的一些工作模式,得到国家禁毒办、省禁毒委的肯定和推广。

梁正军介绍,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禁毒人民战争工作体系,将禁毒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各级财政将禁毒经费列入预算予以重点保障。澜沧、孟连将禁毒工作纳入地方性法规,保障了禁毒战争的深入开展。

根据区位特点,普洱市建立了公安、边防全警参与,市、县、区联动查缉机制,全力构建“陆、水、空、邮、物”立体防控体系,并总结出毒品查缉十六法和“四筛查”查缉战法。禁毒、技侦等警种发挥 “缉毒尖刀”作用,总结出人控、技控、网控“三控联动”等缉毒工作战法,形成了“跨境侦控、主动进攻”的普洱专案侦查模式。2013年以来,普洱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946起,缴获毒品10.17吨,抓获犯罪嫌疑人3332人,查获制毒物品案件337起,缴获制毒物品1202.6吨。

同时,普洱市公安局还加强与缅甸、老挝、越南边境地方政府和警方的定期会谈和专项会谈,不断拓展跨境禁毒合作渠道。今年419日,在省公安厅禁毒局、普洱市公安局的支持下,孟连县公安局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司法委警察局的协助下,成功侦破了“2016.2.02”特大跨国贩卖毒品案。孟连县公安局局长吴国龙高兴地说:“孟连县公安局针对边境缉毒实际,加强了和周边国家的警务合作机制。这次铲除的特大贩卖毒品案,为今后边境缉毒走出了一个新模式,让在境外制贩毒、逃避打击的毒枭再也无处藏身。”

据介绍,2013年以来,普洱市与周边国家地方政府和警方开展禁毒会谈会晤23次,查获制毒物品34.7吨。

 

边境安全屏障坚如磐石

普洱市有486公里长的边境线,近年来,普洱市公安局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作为重要任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着力加强信息建设、边境协作联防、国际警务合作等工作,积极构建边境安全屏障,全面加强边境管控,确保了边境安全稳定。

普洱市公安局整合禁毒、边防、交警等警种力量,全面推进查缉站点建设;构建“公安管面、部队守线、武警卡点、民兵协防”的边境联勤联防体系,加强边境一线、口岸、通道、便道等重点地段的巡逻管控和流动查缉,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

组织公安机关、边防部队、民兵、群防群治组织,加强对通道、便道、渡口等重点地段进行巡逻管控。在边境重点便道、渡口拉建铁丝网,设置隔离墩、拦阻墙,封堵非法便道;在边境村寨建立“治安中心户长”、“班户联防”、“三圈两网”、“边控外联内防”的边境治安防控体系;在边境乡镇成立边境网格化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物建警情联络员、信息员2500余名,组建边境村寨联防队761320余人,强化边境村寨治安防范工作。

整合公安、边防、海关、基层组织力量,深入排查边境管理问题突出的重点通道、重点村寨、重点区域,严打严防边境地区涉恐、涉毒、涉枪、涉爆和跨境违法犯罪活动。2013年以来,共查处非法出入境案43145365人,查处教育“四黑”人员140余人。

在边境协作联防方面,建立了以公安、边防、部队为主体、群防群治和社会各界参与的“非法越境人员快速查缉堵截”、“重大嫌犯即时查控缉捕”、“边境突发事件联动处置”等机制,提升快速应对处置边境突发事件能力。协调市、县有关部门在边境16个乡镇100个行政村建立了联调机构,探索建立的“四协作一制度”:跨境执法合作机制、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治安管理协作联防机制、案件侦办协助配合机制,毗邻派出所联络制度,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作为经验推广。

梁正军介绍,普洱市公安局还积极搭建与越南、老挝、缅甸的执法合作平台,维护边境地区稳定,建立了一系列边境会谈会晤、边境执法合作和警务联络官制度,共同防范打击涉恐活动、走私毒品和枪支弹药、拐卖人口、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文化育警增强软实力

“以前呢,我丈夫基本上把家当成了旅馆,也没时间照顾孩子。每次出差回来,孩子都很陌生地看着他。通过‘家属运动会’,通过和其他民警家属的沟通,我对丈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位警嫂这样表达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这是宁洱县公安局文化育警的一个缩影。宁洱县公安局局长孙武说:“先进文化也是警力,也是战斗力;加强文化育警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公安工作‘软实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此外,宁洱县公安局即将推出的微电影、微视频、微信等‘三微’业务,将展示公安文化和文化育警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普洱市公安局党委坚持文化育警、素质强警方针,弘扬先进文化,打造过硬警队。通过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和民警的积极参与,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增进了友谊、凝聚了警心,提升了队伍的形象和实力。

去年以来,在警力不足问题越发凸显、警力编制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普洱市公安局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着力破解经费保障、人员待遇等体制性难题,积极探索建立公安文职人员制度。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招聘工作,极大地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

另外,推出的“五大行动创平安”、“巾帼标兵”、“我身边的好警嫂”等一批工作亮点,被省公安厅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树立了全国“好警嫂”、全省“爱民模范集体”、“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云南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等一批先进典型;自主创作的微电影《破晓》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法制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在社会上树起了一面面旗帜和标杆,形成了强大的普洱公安“正能量”。

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介,搭建集微博、微信、微视为一体的“三微”发布平台,统筹十县区公安局、基层派出所、相关警种及民警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新媒体集群,实施新媒体宣传、问政问需、投诉咨询。

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官方认证微博已达30余个,总粉丝量达到253624万。仅“普洱警方”微博就累计发布警务信息29490条,办理网友求助、咨询230余起,广泛收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建议100多条,搭建起了警民关系的重要桥梁。

 

公安改革亮点频出

“两手抓”启动工程、“三步走”科学推进、“四支队伍”齐抓共管、“五个一点”完善保障……一个场所一个场所地创安,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巩固。

思茅分局副局长左鑫介绍:“去年以来,思茅分居树立‘以小平安积大平安,最后实现全区安’的理念,从社会最基层、最细小的单位组织和行业场所入手,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参与,迅速推动了一批治安乱点场所的治安改善向好,并创造出学生家长参与护校安园等亮点做法,创新了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

去年,普洱市公安局起草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实施意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意见,坚持高位谋划部署,细化落实改革任务。以四个“紧紧围绕”、“六个扣牢”目标要求,通过深入调研,确定了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制定下发了队伍正规化、警务实战化、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4个实施意见以及一批工作方案。在深化执法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警务机制改革创新、严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执法制度改革方面,全面组织开展推行权利(责任)清单制度改革工作,对涉及公安机关的梳理职权、清理职权、拟定清单、优化流程等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并逐项安排落实。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未发生因重大执法过错被新闻媒体曝光、行政复议案件撤销、行政诉讼败诉、国家赔偿、无罪判决和冤假错案。

在警务机制改革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和警务勤务机制,在户籍制度改革、车检改革、交通消防管理、出入境管理、行政审批等公安行政管理改革以及社会治安防控、边境管理、戒毒康复、打防犯罪、信息化应用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创新服务举措,最大限度服务了社会群众、惠及了民生。

在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深入推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对重点区域场所的巡防守护工作,大力推动“户院联勤”、“班户联防”等治安防控模式。在重点地区、部位、领域、场所、路段实施“网格化”布警,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查获率。全市公安机关依托30个查缉卡点、边检检查站和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开展层层查控工作,真正发挥过滤器、防火墙、护城河作用。

在深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创建户籍民警持证上岗和多位一体的户籍业务点评新制度上,创建以计算机自动比对、自动搜索等为主要方式的人口信息质量监测机制,解决了大批漏差错信息。

2015年,普洱市各级公安机关、各部门推出了一批创新举措,全年共向市公安局‘创新办’申报创新项目36个。经审定,确定26个项目为普洱市公安机关年度社会管理和警务工作创新项目。”

梁正军介绍,今年上半年,思茅分局南屏派出所“3+”模式源头防控绿色经济涉稳风险;澜沧县公安局东回派出所“三星”评定分类法管控吸毒人员成效明显;江城县公安局“五到位”强化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显成效等3个项目,又被评定为社会管理和警务工作创新项目。

今年48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深入普洱市调研指导社会治理工作,分别前往磨思高速公路联合指挥中心、思茅公安分局城北派出所、普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网安支队等部门调研指导工作。

孟建柱指出:普洱公安交警摸索出的“普洱山区高速公路管控新型电子化勤务模式”值得肯定;城北派出所基础信息化应用不错、基层工作做得很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做得很好。在普洱调研期间,孟建柱对普洱公安信息化建设及指挥中心、技侦和网安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

“在新形势下,普洱市公安局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改革创新,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目标任务数字化,全力推出一批利民便民服务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普洱公安跨越发展。”梁正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