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广场电影
2016-07-29 11:27:47
记忆中的广场电影
鹤庆县公安局 张泽荣
那天傍晚,路过日月广场时,刚好看到正在放映广场电影,在那华灯初上、夜幕降临的时刻,瞬间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电影,它曾伴随着我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看一场广场电影是人们最期待的事。当时,老家的广场电影都在金墩街和化龙村柏树庙等几个固定的地点放映,每隔一个星期或者十天半月才放映一次,每当电影海报提前张贴出来后,就盼星星盼月亮般等待看电影的日子。
放电影那天,催促母亲早早做好晚饭,胡乱吃上几口后便和同伴们迫不及待来到放映点。首先摆放凳子占个好位置,或者搬个石头或几个砖头垫起来当凳子坐,接着就跑出去在路边焦急地等待电影队的到来。
当太阳落山的时候,电影队的工作人员开着“突突突突”叫唤着的拖拉机来到了。在进行银幕固定、安装机器、发电、调试焦距等一系列工作的同时,工作人员开始清场,在大门口逐一收票进场。那时候,电影票只是5分或1角钱一张。当天色暗下来后,电影便开始放映了,记得开始要放一段十多分钟的加影片,加影片大多是科学养殖、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防治等科普知识,加影片结束后电影就正式开始了。当一道强光照射到银幕上时,就像是有人指挥似的,全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全都聚精会神地盯在银幕上,神情随着电影的故事情节时而欢笑、时而悲伤、时而尖叫、时而沉默。当银幕上出现“再见”字幕时,意犹未尽的人们也不愿起身,直到放映机关了、灯亮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记得有一次和母亲在金墩街看电影《知音》,尽管当时看不懂护国儒将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故事,但李谷一老师演唱的影片同名主题曲却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歌曲曲调优美舒缓,如泣如诉、如颂如歌,流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同时赞颂了宝贵的情谊和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听来不禁让人陶醉其中。
《红日》《地道战》《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戴手铐的旅客》《白桦林中的哨所》……看得最多的,还是战争和革命题材的电影。至今,一想到广场电影,耳边就仿佛响起雄壮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眼前就仿佛显现出光芒四射的五角星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印象最深的还是看《高山下的花环》。那天晚上,村委会大院里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男女老少,虽然放映期间出现技术故障电影一度没有声音,但丝毫没有影响影片的感染力,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几十年过去了,提到《高山下的花环》,我就会想起为掩护战友中弹牺牲的梁三喜,想起愤怒摔军帽的雷军长,想起悲痛欲绝的梁大娘,想起带血的欠账单和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地。影片中这些平凡的人们,他们拥有着崇高而伟大的心灵,拥有着质朴而无私的高尚品质,拥有着自然而浓烈的爱国情怀。
那个年代,广场电影就是人们的视觉盛宴和文化大餐,广场电影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滋润了我的精神世界,开阔了我的视野。如今,广场电影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对于我,广场电影却有着乡愁般的怀念,怀念那一块洁白的银幕、怀念那一束五彩斑斓的光线、怀念那一幕感人肺腑的影像,怀念那一段美好纯真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