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茅精准扶贫步入快车道

    2016-08-12 11:03:17

修致富路   架连心桥

思茅精准扶贫步入快车道

胡勇恒 通讯员 倪蕴山

“以前从村寨连接外界的是6公里的泥巴路,一到雨季,只能脱了鞋子,踩着满地的泥巴出去,不小心还会跌几个跟斗,弄得像泥猴一样。因为通行不便,村里仅有的36户群众搬迁出去了10户……”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委会梁子寨村民小组老党员李从柱站在村口说:现在,通往村外的已经不再是泥巴路了,而是一条水泥浇筑的平滑路面。这条公路的竣工通车,极大改善了附近3个村民小组、2个企业近80350余名民族群众和企业职工的交通条件,并促进了沿线农副产品等产业的提质增效。

这条投资250余万元修起的致富路,是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精准扶贫,助推边疆民族群众走上致富路的一个缩影。

 

昔日:道路不通被迫搬离故土

“妈妈,我要上学去了……”看着门外的泥巴路,背起书包的小姑娘怯生生地拉了下妈妈的衣角。“唉!”看着孩子的目光,母亲无奈地脱了鞋子,然后背起小姑娘,一步一滑地踩着外面的泥巴路,去送孩子上学。

6公里的泥巴路,母女跌跌撞撞地走了2个多小时,中间还摔了几跤,母女的衣服上都沾了不少泥巴。尽管天还不亮就出门了,但等将孩子送到学校,孩子还是迟到了。回来的路上,母亲眼里的泪水一串串地掉下来。等她回到家里的时,只穿着一只鞋子回来,另外一只鞋子不知道落到哪里了。

“不离婚,就搬家,再也不能住在这个地方了……”终于,梁子寨的第一户人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的地方。彝族人恋祖,不想离开他们的故土。但是,梁子寨的泥巴路,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只能无奈地选择搬离。

从那之后,接连有9户群众选择了搬离自己的故土,这是梁子寨前些年的真实写照。本来只有36户人家的民族村寨,因为通行不便只剩下了26户。

说起这些旧事,李从柱感慨不已:“梁子寨地广人稀,人均有300亩的山地。但是,群众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换不成钱啊!到了菌子成熟的季节,大家辛苦采集来的菌子运不出去,都白白烂掉了。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导致村里因贫、因病、因残造成的特困群众越来越多。”

在南邦河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里,共有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而梁子寨村民小组里就占了24户。“只有先帮助梁子寨的贫困户脱贫,整个南邦河村委会的‘脱贫摘帽’工作就好做了。”为此,从去年开始,扶贫挂钩帮扶南邦河村委会的思茅公安分局党委下定决心,准备实行精准扶贫的“组合拳”,先“啃掉”梁子寨这个硬骨头。

 

如今:出行方便建起农家乐

去年5月份,思茅分局政工室民警杨文铭,警务保障室民警蔡华坤、陈波和六顺派出所民警何彬共4名民警组成了分局的扶贫工作队。杨文铭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并兼任南邦河村委会第一副书记。从此,杨文铭和他的工作队员们,几乎吃住都和民族群众在一起。

10月份,思茅分局组织200余名民警深入到南邦河村的54户建档贫困户家中,开展了第一轮结对帮扶“转走访”工作。各挂包责任人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和实际困难,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采取以思想扶贫、技能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措施,对南邦河村实施精准扶贫。各项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再难也要帮群众解决出行难题,只有修好了道路,群众致富才有希望。”思茅分局党委仔细研究了扶贫工作队的报告后,多方协调修路资金250万元,并与去年12月底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元旦刚过,施工队进场施工,历时4个月完成了6公里的水泥浇筑工程。

55日,思茅分局扶贫攻坚重点工程项目六顺镇南邦河梁子寨进组道路硬化工程全面竣工通车,道路与思澜公路连接。这条路,也被当地群众立碑,命名为警民联系路。

“道路的贯通,解决了梁子寨、新酒房、桃子树等3个村民和万掌山、福通木业等2个企业近80350余名民族群众及企业职工的道路交通条件,彻底扭转了以往晴灰雨阻、生产资料难进入、农副产品难运出的困境。促进了沿线1400余亩咖啡、1000余亩坚果、300余亩茶叶和烤烟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同时,有效盘活了11600余亩林地的经济效益,为沿线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邦河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彭家寿高兴地说:“随着道路的畅通,梁子寨也出现了第一家‘旮旯生态农家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为了让来这里的人知道梁子寨有了家农家乐,杨改红还在思澜公路转往梁子寨的路口悬挂了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留了两个手机号码。“现在农家乐才开长一个多月,很多东西还没理顺。”杨改红笑着说,现在是有人需要吃饭的时候,提前一点打电话预定,之后家人一起去找最生态的食材或者去田里拔青菜,保证能吃到最生态的佳肴。

 

变化: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梁子寨的海拔有1100多米,雨季时水量充沛,但旱季时就会出现缺水现象,制约了很多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种植。”梁子寨村民小组现任组长李加全介绍,出村的道路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要修建水库,蓄水解决农田浇灌的问题。

“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能力投资建设大的项目。所以,现在村里打算协调相关单位,修建一个中型水库。平时将水库租给养鱼户,需要浇灌时保障农田和经济作物的灌溉。”李加全介绍,一旦浇灌的瓶颈解决了,群众种养殖的积极性就会大幅提高。

“梁子寨通车才两个多月,就吸引了不少商户来投资,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南邦河村委会村官吕斌介绍,现在,已经有投资者准备给群众投资树苗,并提供技术,让群众种管芒果树,有收成后和群众四六分成。“对这个项目,大家讨论后都认为可以做,现在就是担心灌溉的水源问题了。目前,思茅分局扶贫工作队和六顺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协调此事。”

“自去年8月份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为改变南邦河贫困落后状态,思茅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与南邦河村、组群众干部,同吃同住开展工作。分局主要领导及党委班子成员,多次前往定点扶贫村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

杨文铭介绍,截至6月份,脱贫攻坚工作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折款61万元,为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了定点扶贫村及困难群众的好评。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增强了帮扶村的“造血”功能,为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拓展了思路,也为南邦河村实现2020年以前贫困户全部脱贫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