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武:从“土专家”钻研成“IT 权威”

    2016-08-12 11:17:15

张建武:从“土专家”钻研成“IT 权威”

通讯员

“他不但会修电脑、手机、电视、电磁炉、各种家用电器,甚至连拖拉机、旋耕犁这些大型农具都可以修,是个无所不能的人。但最精通的业务,还是在公安系统最亟需的电脑、网络等信息化技术上。他不但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土专家,就连一些合作过的设备商技术人员都对他十分钦佩。”说起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大队大队长张建武,洱源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叶勇眉飞色舞地介绍,张建武是我们公安局的一块宝,”从警30年来,张建武将自己的技术专长运用到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节约了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330多万元。现在,全县视频监控、卡口系统的管理和维修,都离不开他。”

 

自学成才

1984年,张建武在洱源县原江尾村公所参加工作。当时,录音机、电视机是农村非常时髦的物品,张建武开始对这些新鲜玩意儿的原理琢磨开了。一次次地拆开、重装,张建武看到了一个关于电子元件和线路的全新世界,并沉迷于此。

不断深入地摸索,让他逐步弄懂了这些电器运行的原理。到“熟到不能再熟”时,张建武就成了亲朋好友的义务修理工。除了录音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外,张建武硬是琢磨出了拖拉机、旋耕机、摩托车等物品的运行原理,并不时帮乡亲们修理。

1997年,张建武从双廊派出所调到洱源县公安局后勤科,工作中需要电脑录入资料。为掌握电脑操作知识,他向当时公安局里唯一会使用电脑的同事龚宣瑞学习打字,并买回大量的电脑书籍充电。

如今,电脑操作对他来说已是小菜一碟,就连电脑各部份零件的构造他都了如指掌,很多人电脑坏了都找他修理。为提高自己的知识,张建武还攻读了大专函授,订阅了大量《电子技术》、《电脑报》等专业书籍,自学书写软件代码……遇到琢磨不透的东西,他就夜以继日地思索。

“如今,就连一些曾合作过的设备商技术人员,在‘见识’过他的技术后都十分佩服。一些技术人员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都会来请教他。”叶勇介绍。

2012年,大理州某县单位的机房因故障造成二级网中断,各信息系统完全瘫痪,很多重要数据面临丢失的危险。为恢复电脑网络,运营商派出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紧急抢修,然而抢修方案相继失败。在技术人员一筹莫展时,张建武被紧急抽调过来,协助这些重要数据的恢复。

经反复斟酌,他提出用清水清洗线路板的建议。“清洗线路板都是用酒精,哪有用清水冲洗的!”对他的建议,不少技术人员觉得他“很老土”。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建议,并进行了尝试。结果,所有的丢失数据都得到恢复。这次成功的应急修复,挽回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和无法估量的数据资料,在全州公安系统引起了较大反响。

张建武从普通民警到通信科科长、网监大队长,数十年来经历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因工作成绩突出,网监大队多次获得州、县公安机关表彰和嘉奖,2013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也荣立二等功。

 

勇于创新

在洱源县公安局信息化建设中,张建武有过很多创新。他曾把从废弃电脑上拆御下的显示屏组装成派出所的监控室显示屏,也曾独辟蹊径将卡口设备成功安装在路灯杆或电线杠上。在视频监控系统卡口的安装上,张建武亲力亲为,不顾个人安危,爬上10米高的电线杆安装调试。

2012年的一天,有个县的视频监控系统出现故障,联系供应商维修,对方称要3万元,且要送到几千公里外的供应商所在地修理。张建武通过大理州公安局得知故障情况后,立即赶到该县指挥中心,仅用一个随身携带的零件便解除了故障,成本不过几块钱。

“以往,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将补助经费给电信公司,由电信公司提供线路并负责维护安装监控摄像头,公安机关按照摄像头数量进行按月租用’的传统运作模式。但是,这种运作模式会出现设备维护不及时、分辨率低、图像效果差、租用费用高的现象。”洱源县公安局副局长张亮田介绍,为此,张建武带领洱源县公安局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大队民警,研发出了一条以“花钱少、质量高、实用性强”为特点的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实战过程中作用不断得到凸显,视频巡逻防范加强,变被动防控为主动防控、变分时段防控为全天候防控、变局部重点防控为全方位防控。

同时,该系统还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对违法犯罪分子精确打击。该系统的运用,为构建平安洱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洱源模式”……随着张建武和他的团队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洱源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有限与信息化建设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

“他还从健全规范和深入实施网上督察机制入手,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载体,高质量地完成了网上督察系统建设工作,并完成了公安机关网上督察信息系统的语音督察系统。为保证该系统安装工作按时完成,他和全队民警起早贪黑,经常打着电筒安装调试设备。与其他县市相比,系统自行组建、相关设备情况熟悉、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同时节约资金近70万元。”洱源县公安局网络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杨增鸿介绍,因为张建武在IT行业“发明不断”,一些曾合作过的设备商技术人员在洱源县公安局失去了“市场”,一些技术人员对他是又气又恨。也曾以高新聘请他,但被他拒绝了。“即便在不得不与设备商合作的项目上,张建武也是‘斤斤计较’地和设备商‘讨价还价’,被很多设备商称为洱源县公安局里的‘老抠门。”

妻子眼中的“大忙人”

张建武在单位是个忙人,偶尔回趟家依然还是个忙人,等待他的不是家里的农活,而是乡亲送来修理的农机具。会修理拖拉机、旋耕机、手机、摩托、电视等物品的张建武,在村里赢尽了口碑。左邻右舍一旦有物品需要维修了,都盼着张建武回家修理。而每次他回家时,等待他的也往往是一院子的农机。

对于乡亲们的要求,张建武有求必应。妻子也很支持,她对丈夫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农忙时节回家搭把手。多年来,张建武也坚持每逢农忙时都回家帮忙,这让妻子十分满意。然而20129月份,在家里种大蒜时,却出现了“意外”。当时,张建武家里有三亩地,妻子打算种大蒜。农忙时节请不到工,妻子提前嘱咐张建武周末回家帮忙,张建武也满口答应了。到了周末,恰逢洱源县公安局几套视频监控设备需要安装,设备商派来的工程师已经到位,设备安装的具体实施需要张建武在场“把关”。

“地里的农活不能延误,手上的工作更不能‘马虎’。”为此,张建武也有过“纠结”,但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县城组织施工。等一连数日的施工作业结束后,张建武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妻子一个人坚持种完了3亩大蒜,却躺在了病床上。

多年来,张建武将自己的技术专长运用到洱源县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节省了大量建设成本。近年来,他先后处理过县公安网络设备故障160余次,维修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3000余台次,完成信息化建设项目27个,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助办案部门破案94起,协助州公安局、外县市公安局维修设备25次,为洱源县公安局节约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3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