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边城的“平安诀”
2016-08-19 13:12:15
一座边城的“平安诀”
记者/周建英
江城县素有“一城连三国”之谓。近年来,江城县公安局全面创新警务工作模式,借助群众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公安工作新路。
“只有我们自身队伍素质过硬,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江城县公安局局长陈仲荣说,“有事管得下、有案破得了,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铁的队伍。”
正是因为这样一支过硬的队伍,才使江城县公安局在警务模式改革、边境管控等工作中独树一帜,有力提升了边境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诚”字诀搭桥构建警民关系网
群众满意,是衡量公安工作好坏的标准。陈仲荣说,只有深入老百姓家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解民忧,才会形成“警为民,民帮警”的警民鱼水关系。
近年来,江城县公安局采取领导包片区、民警包村组、专人包重点的‘三包’模式,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深入督导单位及联系的乡镇走访群众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收集掌握情报信息、群防群治工作发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少于4次,每年走访群众50户以上,广泛征求来自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局直各部门科级干部挂钩联系一个村委会或社区,民警挂钩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每月深入挂钩联系的村委会、村民小组走访不少于4次,走访群众50户以上。社区民警对辖区群众做到100%走访。
江城县公安局以乡镇为单位,将全县在建重点工程、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村庄进行划分包干,由派出所长负总责,确定民警具体包访,认真摸排矛盾纠纷和热难点问题,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指导治安防范等工作。
位于江城县曲水乡高山村委会的土卡河村,距离县城80公里,和越南隔江相望,是中越边境线上的一个美丽傣寨。土卡河村既是靠山吃山的小山村,又是靠水吃水的“小渔村”。全村只有340多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唯一通往外界的20多公里土路,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因为交通不便,群众打到的鱼往往卖不出去。在走访中,陈仲荣了解到了土卡河村的情况后,积极向各方面协调争取对土卡村进行帮扶,连接外界的22公里土路,将在今年雨季后开始硬化路面。
李江春是土卡河村民,他告诉记者:“每年,公安局的领导和民警都会来村里几十次,现在基本上每个来到村里的民警,大家都能叫出名字来。”
村民陶元福说:“民警经常来帮我们解决一些困难,大家很熟悉,村里的群众也都成了公安机关的‘情报员’,不管是上山干活还是到江里打鱼,都会有意识关注一下寨子里的治安情况。”
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边境安全工作中,加禾派出所常态化对辖区5家宾馆旅店、1家加油站、1家液化气站、12家出租房、8家重点单位进行防控,同时,在辖区内与5103户村民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激发了群众共同维护边境和谐的热情;在辖区95个村民小组建立治安信息员190人,全面排查稳控流动人口聚集场所、治安乱点,严格落实管控措施。
近年来,江城县公安局把民警深入社区、单位、企业、村组、家庭作为常态化工作,积极开展送法律、送知识、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实”字诀当头构建立体防控网
每年正月初二和正月十五、十六这几天,是彝族青年男女期盼的“丢包狂欢节”。狂欢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每到类似的日子,在人群外围和密集处,一支由民警和协警组成的巡逻队伍不停巡逻着,保护参加狂欢节的群众。
杨昆现在是江城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教导员,2015年11月份,还是勐烈派出所民警的他和其他4名民警,带领10名文职人员组成了江城县公安局巡逻队,专职作为县公安局的一支应急处突力量,参与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逻和应急处突。在丢包狂欢节、彝族火把节、哈尼节、整董泼水节等当地的重大节日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据介绍,这支巡逻队,是按照特警大队的职责建立的。除了日常巡逻防控,他们还按照特警的要求来训练。除了这支巡逻队外,作为城区派出所的勐烈派出所还有一支巡逻中队,加上城区的勐烈边防派出所的巡逻队,共有三支巡逻队伍覆盖城区和郊区。
到目前为止,江城县已建成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点上有岗亭和哨卡,线上有警察和治安员,面上有治保干部和义务治安员,空中有视频监控”。近年来,江城县公安局建设了一张包括714个视频监控探头和4套高清晰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天眼”实时巡查监控。通过一系列措施真正把边境防控做扎实。同时,江城县公安局还与当地武警建立了联合巡逻机制,组建了一支50人的巡防队伍,在城区全天候进行网格化巡逻,实现了“动态布警,快速反应”。
李发云就是一名土卡河边境巡防队队员,他与其余十几名队员每周要进行不少于一个工作日的巡逻,统一穿着作训服,佩戴巡逻袖标,“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发现警情,收集信息,及时把情况上报公安局,通过巡逻给群众以安全感,也给违法犯罪分子以震慑。”李发云说。
另外,江城县公安局还建立了“网格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在出入城区的主干道设立三个常态治安卡口,建立“公安管片、部队守线、边防堵卡、民兵协作”的边境治安防控体系,组织群防群治力量、民兵、边境村寨义务巡逻队,加强边境通道、边境村寨的村落防范,严打偷渡越境、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积极构建国际警务合作网
由于所处位置特殊,加上接壤地带丛林密布、便道多,江城曾一度成为贩运毒品、非法出入境、涉案人员外逃的通道。
对此,江城县公安局近年来重拳出击,着力于边境管控。据介绍,近年来,江城县公安局不断加大与越南、老挝相邻县公安机关的国际警务合作,建立完善了双边会谈会晤、执法协作等国家警务合作机制,并在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刑事犯罪、经济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恐怖活动等严重刑事犯罪以及出入境管理、治安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边境社会治安得到明显好转,双方友谊也在不断加深。
据了解,在国际警务协作中,双方还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在打击跨国刑事犯罪、毒品犯罪、贩卖枪支弹药、非法出入境等方面的均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升了双方执法合作和联手打击跨国犯罪活动的能力。
早在2012年7月,江城县公安局就联合县司法、边防、外办、法院、检察院等职能部门,在老挝约乌县兰碓口岸设立了“中老边境地区民间纠纷联合调解室”,建立了双方边境一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作、普法工作和定期会晤“三个机制”。
按照此机制,双方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全面深入的矛盾纠纷排查;每年6月25日、12月25日开展2次联合法制宣传活动。每季度由双方轮流举办1次双边会晤,相互通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双方平等磋商相关合作事宜,及时高效化解各类跨境矛盾纠纷,力争各类跨境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通过加强与越南、老挝国际警务合作,有效打击了边境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边境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