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文化成为队伍建设的驱动力
2016-08-19 13:25:58
让职业文化成为队伍建设的驱动力
文/邓 铎
“警察职业文化建设,是公安机关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第一抓手,是打造具有‘坚定职业操守、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职业形象’一流职业警队的有效保障。”
2016年4月到7月,“红河州公安机关首届警察职业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全州全面铺开,将红河州警察职业文化建设推向热潮。
一些变化正在显现。
泸西县公安局创办“金鹰学校”,打造县级公安机关全新战训模式;开远市公安局围绕“幸福小站”服务站点,强化全勤警务;蒙自市公安局举办“警察职业文化年”系列丰富活动;个旧、金平两地公安机关先后举办警民文艺汇演……
这些,都是红河州公安机关警察职业文化建设的缩影。关于这项工作,红河州公安机关做了很多。
创新制度,让民警感受到关爱
2016年5月,红河州500多名离退休老民警领到了红河州公安机关统一颁发的“从警纪念章”。纪念章正面是红河公安警方LOGO标识,背面则是州公安局党委对老民警从警生涯最客观的褒奖与肯定。
“老一辈公安民警为公安事业付出了青春、汗水与热血,颁发‘从警纪念章’,就是要以警察职业文化这一特色载体,重温、回顾、传承公安历史和优秀传统,并让公安老前辈们继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红河州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李红光说。通过实施一系列警察荣誉制度和民警表彰奖励制度,红河州公安机关为老一辈民警送去了关怀,也为优秀的年轻民警提供了向上提升的空间。
2016年年初,红河州公安局青年民警毛一帆在公安部组织的“公安云搜索”应用技能比武中,作为云南省唯一代表,以优异表现获评公安部“公安云搜索优秀选手”荣誉称号。比武结束后一星期内,红河州公安局党委便派出副局长带队到部门对毛一帆进行了即时表彰。“不仅是我,与我同批的年轻民警因为工作实绩突出,也获得州局党委的表彰。”
毛一帆所指的“战友”分散在全州各地,但不论是在县市局机关工作,还是坚守在边远的一线派出所,在限定期限内,由州公安局党委指派的局领导总会第一时间将表彰奖励证书送到民警手中。
除此之外,红河州各地公安机关也结合各自实际尝试着创新。2015年以来,泸西县公安局以“队伍建设、1151工作、业务工作、实战训练、创新管理”五大类为考核项目,对民警个人的单项工作、综合业务进行考评,表现优秀的增加“精英星”,违纪违规或违反相关规定的,扣减“精英星”,并实行“一人一档案,一月一公示,一年一定级”。
“‘精英星’根据民警考核成绩颁发,归入个人档案。星级的高低、数量的多少,能作为干部任用、民警调动、评先选优、工作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泸西县公安局政工民警介绍。“比如,两个民警一样优秀,但一个获得的‘精英星’比另一个多,那年度个人三等功就该给‘精英星’多的那个。”这便是“星级量化”管理机制带给民警最实在的好处。
为确保这一管理机制的规范和公正,泸西县公安局专门出台了《泸西县公安局星级量化管理考核办法》。“把企业量化管理适当引入行政管理,从制度上激发民警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任用氛围。”泸西县公安局政委牟绍龙说。在泸西县公安局的推动下,这项考核办法已经根植到民警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警民互动,传递警营正能量
红河大剧院里,台上大屏幕光影更迭,台下警嫂易兰热泪盈眶。此时,她正与另外9位警嫂一同等待红河州“最美警嫂”的颁奖,在丈夫余庆接受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易兰坚强地担起了家庭与事业的重担。正如颁奖词所说,“她用微笑燃起一盏心灯,给予丈夫生的光明,展示生活原色的美好。”
“警嫂,承接妻子、母亲、女儿等多重角色,并竭力获得家庭与事业之间的良性平衡。置身其中,酸甜苦辣方能略尝一二。公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警嫂的默默付出,但外界却知之甚少。”同为女性,红河州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彭希莲感触颇深,“本次评选活动,我们搭建了网络投票平台,在7天的展播时间中,仅点击次数就达260多万次,超过42万张网络投票直接参与评选。我们向社会讲述了公安家庭的故事,而社会向我们回馈了关注、理解与包容。”
2016年7月,这台名为“红河州公安机关警察职业文化建设成果展演暨‘最美警嫂’颁奖礼”的文艺汇演在蒙自举行,全州近百名公安民警全情参与,十余个歌舞、语言类节目均为民警本色演出。通过警察职业文化的柔性输出和多重载体的精品化包装,晚会向到场的1200多名观众系统展示公安文化成果与全州民警风采,极大地催化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在社会中落地生根。
职业的个体差异性是职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红河州公安局在发展丰富警察职业文化的基础上,尽心着力其与当地社会文化的对接融合,以“人人都是形象,警务就是公关”为目标,极力搭建“全警公关、立体公关、危机公关”三维一体的对话桥梁。“新时期,公安队伍地位特殊,绝不能满足停滞在‘自说自话’的小格局中。社会渴望了解公安,公安需要社会支持!”红河州公安局副局长樊同贵说。
经多方策划,自2016年4月起,红河州公安机关首届警察职业文化节盛大开幕,包括“最美警嫂”评选活动在内的“公安基层文化行、‘红河警察故事’讲演、三微主题大赛作品展播、红河公安精神解读征文、‘群众工作轶事’书画摄影展”等十项活动全面铺开。自此,以蒙自市为圆心,全州警察职业文化的星星火种在13个县、市公安机关广为播撒,已成燎原之势。
强化宣传,展示公安新形象
“长久以来,公安宣传紧扣打防管控、救助服务等职能点充分展示公安形象,但却受制于案件类别、报道方式、宣传角度等因素,题材单薄且收效不高。”彭希莲表示,着眼警察职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运用,将为公安宣传带来采掘不尽的“富矿”。
2016年5月,红河州公安局在公安部主管、人民公安报社主办的“中国警察网”首页开通了集信息、图片、视频、音乐、互动“五位一体”的红河州公安机关首届警察职业文化节专题网页,利用权威主流媒体进行成果展示。同期,红河州公安机关自主创作的8幅《警察故事》手绘插画,得到了公安部政治部、公安部宣传局的高度认可,入围“公安网络正能量十佳评选活动”展播;在云南省公安机关“三微大赛”评选中,红河州18部微博、微信、微电影批量入围,社会反响强烈。
“警察职业文化需要载体,只有把思想意识具象化,社会大众才更易接受。”彭希莲强调,红河公安精神、公安宣传海报、警察故事插画、警事题材微电影等载体环环相扣,更注重提炼警察的职业属性,有效将职业文化元素植入到民警笔记本、警察书签、警用鼠标垫等周边文化产品,成为润物无声的重要手段。此外,红河公安影视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州警察职业文化影视作品以“品牌化、精细化、集群化”为目标,正以每年10部精品的速度递增,频获大奖佳绩。
红河州13家县、市公安机关依据自身特点,结合警察职业文化建设,均大有所为。泸西县公安局打造出“金鹰学校”县级公安机关全新战训模式;开远市公安局围绕“幸福小站”服务站点强化全勤警务;蒙自市公安局举办“警察职业文化年”系列丰富活动;个旧、金平两地公安机关先后举办警民文艺汇演……全州呈现出多点开花,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
目前,红河州公安局已在州县两级政治部门加挂“警察职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办公室”等牌子,同时整合新闻办、公安文联等职能,高速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警察职业文化建设,是公安机关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第一抓手,是打造具有‘坚定职业操守、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职业形象’一流职业警队的有效保障。”红河州公安局局长许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