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生命线”上的生死时速

    2014-08-14 12:51:00

“紧张、有序,万众一心,争分夺秒在废墟瓦砾上抢救生命”是“8·03”地震灾区的真实写照。在灾区各救援现场,能救出一条生命,是大家最激动的事。

记者 胡勇恒

地震发生后,通往震中重灾区龙头山镇的唯一一条路线沙坝遭遇塌方,道路损毁严重,加上大量的人流、物流、车流涌入,导致车辆只能停在沙坝小学路口,徒步十余公里才进到龙头山。
8月5日,前往重灾区鲁甸龙头山镇的途中,一路都能看见塌方和巨石滚落的痕迹。沙坝小学前距离灾区一公里处,昭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刘凯和刘建卫已经在这里坚守了两天,他们一边疏导救护车等急救车辆先行,并不时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安全。
刘凯指着滚落山涧的巨石说:“由于余震频繁,天气多变,这里常常发生意外事故。平均每天要塌方好几次,今天就发生滑坡、落石五六次了,滚下来的石头最大的有几十吨重。我们的任务就是密切关注这一路段的险情,控制、分流车辆,保障救援、物资运输线路的畅通,并及时通过对讲机不断向指挥部和前后路段同事传递路况信息。”
两天的时间里,刘凯和刘建卫除了上厕所的时间,基本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天气一会暴雨一会烈日炎炎,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说:“这个时候,为了救灾,大家都是一条心,苦点累点又算什么。”
特殊时期,通往灾区的道路就是生命线,塌方、拥堵,都会对灾区的救援造成威胁,让受灾群众失去“外援”。
在沙坝小河底村,昭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管大队民警全卫勇,负责带领一队人马疏导车辆过往。他告诉记者,为了保障生命救援通道的畅通,昭巧公路沙坝一带,基本上每隔300米就有一人把守,优先让120急救车,救灾物资车辆先行。
昭巧公路,是进入灾区必经之路,第一个交通管制点就设在这里的入口。
“道路畅通对抢救生命的重要性,尤为关键。震后几日,凡与‘路’有关的部门,都在尽全力守护地震灾区的生命线。”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孙燚介绍,作为进入重灾区的第一个交通管制点,现场执勤人员对进入车辆进行了层层分流把控,管制力量也从第一天的12人,增加到了44人。
据了解,从8月3日晚开始,昭通警方就在昭阳至鲁甸的昭鲁快捷通道入口和鲁甸至龙头山镇入口、沙坝丫口、西门丫口及震中设置了5个管制点,在蒙姑、金塘、小河塘等路口设置临时分流点,并开辟救灾物资和伤员运输绿色通道,保障救灾车辆畅通无阻。截止8月8日,仅昭通交警部门就投入抗震救灾警力3390人次,共计分流车辆40635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