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警忆从警往事
2016-10-20 09:40:31
老民警忆从警往事
文/吕林彦 编辑/海世梅
“那时候,下乡去办案,吃住都在群众家里,每顿饭给群众家2角钱、半斤粮票。群众生活好点的,还能每顿饭往碗里加两片老火腿肉,生活差点的就只能吃米饭泡酸菜了。虽然艰苦,但群众和民警心连心,啥事都好做。”说起从警往事,宣威市公安局丰华派出所的老民警龙勇兵嘴角泛起了笑。
1982年,龙勇兵在当时的宣威县田坝派出所当民警。34年后,他从丰华派出所教导员的岗位上卸任。然而,他舍不下那帮年轻的民警兄弟,至今还在做着“传帮教”的工作,他说要将他多年的从警经验传给新民警,当然,也少不了跟民警们分享他那些年的工作趣事。
办案背着自动步枪
“当时的田坝派出所,是距离宣威最远、距离贵州盘县最近的一个农村派出所。1982年,我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宣威县田坝派出所工作,当时的派出所只有4个人,所长还是从当时的特派员转为所长的,我还记得他的名字叫万恩寿。剩下的3个民警,划片负责辖区16个村委会的治安和户籍工作。”说起往事,龙勇兵笑了。
那时候,群众生活虽然贫困,但觉悟很高,民警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很高,凡是公安机关需要群众配合的,群众都积极参与。“村委会的治安问题,民警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是靠农村基层组织、各村的生产大队和治保主任、治保组织来完成。”
当时,龙勇兵的警服还是上白下蓝的服装,白帽子,上面有个红五星。遇到偶发的刑事和治安案件,间或一些盗窃案件时,龙勇兵就要配枪下乡。“当时,民警还没有配备手枪,就去公社的武装部里,借来一支七斤半的半自动步枪背着,再顺便借几发子弹就上路了。背着那杆半自动步枪下乡倒是很威风,但就是太重了。等到了目的地,肩膀都压肿了。”
直到1987年,龙勇兵才配备了五四式手枪,结束了背着半自动步枪下乡的经历。同时,警服也换成了兰色上衣和橄榄绿裤子,裤子边上还有一条红线。
跟群众吃住在一起
当时,田坝派出所有一张偏三轮摩托车,算是所里的警务用车。但这辆“偏三”,也是在龙勇兵从警几年后才有的。“就是这样的‘偏三’,也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我们基本上是没得坐。”龙勇兵说,因为田坝距离宣威比较远,才配备了这辆“偏三”,其他派出所很多连这样的警务用车都没有。
没有警务用车,民警们下乡办案或者走访,基本上就靠双腿了。到了各村委会,也没有宾馆或旅馆住,村干部就将龙勇兵安排在住房稍微宽松点的群众家里。
在生产队那会儿,群众家里生活也困难,能吃饱就已经算不错了,但看到民警下去给群众解决问题,不管住在谁家,群众还是竭尽所能地给民警做点好吃的。“家里有点‘存货’的,就悄悄在我们的饭碗里削上两片老火腿肉,再盖上米饭或者包谷饭,还不能让家里的孩子看见。”龙勇兵回味地说。
每次看到群众将连孩子都舍不得给吃的老火腿削在自己碗里,龙勇兵就过意不去,要给孩子碗里拨一点,可大人就拦着说:“小娃家不干活,少吃点没啥子。你们大老远地为我们办事,路上还辛苦,多吃点,多吃点。”听到这话,龙勇兵的心里总会泛起温暖,只能在吃完饭后,给群众留下半斤粮票和2角钱,当做是自己的饭钱。然而,就连这样,也是要拉扯半天群众才肯收到。“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候的群众和民警,是真的心连心。”
步行一周到辖区
“中和没有禾,米田没有米。”这是当年在田坝流传的两句俗话。米田距宣威100公里,东邻就是中和村委会。米田和中和都是缺水的地方,禾苗难以生长,稻谷产量也很低。缺水灌溉 ,成了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
“那些年,每到干旱季节,米田和中和村委会的群众连吃水都是难题。民警们就步行几天到这两个村委会,发动大家修建小水窖蓄水。仅来回的时间算下来,就要一周。”龙勇兵说,不到那些干旱地区,不知道群众苦啊。“即便洗手脸的水,都舍不得倒掉,要攒着用来喂猪。看见这种情况,大家都很心酸,都是每次去尽量多帮着群众做点事。”
虽然下乡走路都成了民警们的家常便饭,“腿功”也都是一流,但有一次走路却让龙勇兵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那次,是民警分两路去贵州边境抓一个伤害案的嫌疑人。等抓住嫌疑人回来时,走到半夜大家都走不动了,累得双腿都打哆嗦,饿得也前心贴后心了,身前身后还都是山林,连坐下休息的地方都找不到。
“跟着我,一会儿就有好吃的。”当时的所长万恩寿不断催促着大家。“所长,你可是使的‘望梅止渴’之计?哄我们吧。”民警问,万恩寿“嘿嘿”一笑说:“我在这里待的年头多了,哪个山旮旯里有人住,我都清楚得很。不想挨饿的,就跟着我走;走不动的就留在这里吧,迷了路可别冤我没提醒啊!”看着所长大步如飞地在前面走了,龙勇兵和民警们也只好跟斗把式地跟着。
那次,所长倒是没骗他们,愣是在大家都想不到的山旮旯里找到一户人家。敲开门后,那家的主人慌着给他们热了一盆剩饭,扒拉上一些酸菜后,大家吃的“盆底朝天”,才总算是填饱了肚子。“多少年后,我再也没吃过味道这么好的酸菜泡剩饭了。”说到这里,龙勇兵还忍不住舔了下嘴唇。
赶集天智擒小偷
“在我30多年的从警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老万所长了。他睿智、风趣,办事果敢而又不失稳重。跟着他,我渐渐由心高气傲变得谦虚沉稳”。说起万恩寿,龙勇兵一脸敬佩。
刚参加工作时的龙勇兵免不了有些心高气傲,自认为科班出身的他始终觉得“派出所就这点活计,干好它那是小意思”。直到有一天,他才发现自己差得还很远。
那天是田坝镇的赶集日,群众扭送来一个小偷,说是看到他把手伸到别人的口袋里了,可那人怎么都不承认。之后,龙勇兵便坐到被怀疑是小偷的那人对面,“啪”一拍桌子,问到:“到底是怎么回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实说了从轻处理!”“我真的没偷。”“那你把手伸人家口袋干嘛?”“集镇上人多,哪儿能谁都不碰下谁呢。”任龙勇兵怎么讲,嫌疑人就是不肯承认偷人家东西。正在龙勇兵心里着急怎么办时,那人表情突然变古怪了,紧接着“扑腾”趴在了地上,在几张桌子底下爬来爬去,怎么拉都拉不起来。龙勇兵抬起他的脸,他却翻着白眼冲着龙勇兵“嘿嘿”傻笑。
“这是什么招数?”正当龙勇兵疑惑的时候,所长回来了。他看了一眼趴在地上的人,悄悄对龙勇兵说:“把人放走”。龙勇兵当时就愣了,他不明白所长的用意,看到龙勇兵还在疑惑,所长拍拍他的肩膀说:“要想活,装疯魔,还不明白?”龙勇兵如梦初醒,找个借口把他带到派出所的院子里,佯装离去,之后便悄悄观察他。“那人又来来回回爬了一会儿,发现没人管他,站起来一溜烟跑了。”龙勇兵说,老所长向龙勇兵使了个眼色,龙勇兵便悄悄跟上那人。“老所长的分析是对的,小偷怎么会放弃这难得的集日呢!”当那人再次把手伸进别人的口袋夹出一个钱包时,龙勇兵冲上去抓住了他的手腕。
回到所里,所长冲嫌疑人说:“怎么样?继续装疯卖傻?”嫌疑人头一低,“再也不敢了。”龙勇兵冲老所长乐道:“您这招欲擒故纵真高!”从那以后,龙勇兵开始死心塌地跟着老所长学本领。
翻山越岭追逃犯
1990年4月,龙勇兵被调至当时的宣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负责现场勘察与鉴定。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至今印象极深的案子。
1992年1月29日,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杨柳乡和平村孔某家遭抢劫,女主人王某被杀。接到报案后,刑侦大队领导立即带领龙勇兵等侦查员赶赴现场,并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经现场勘察与调查走访,民警分析同村的许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2月1日上午,有群众反映,许某某曾在秤杆河水库附近露面。专案组决定进行围追堵截,可当专案民警赶至可渡村时,发现嫌疑人已沿山路往贵州方向逃跑。“当时虽然是寒冬,但我们一路追跑,个个满身大汗,衣服湿淋淋的,为与嫌疑人争抢时间,大家顾不得吃饭休息,一路忍饥挨饿。”龙勇兵说。追到大岔河口村时,天色已晚。为不打草惊蛇,专案组决定由当地一村民带龙勇兵去村里摸底,其余民警在村外警戒。
夜晚寒风冷飕飕的,山沟里的温度只有零下几度。龙勇兵和村民继续摸黑前行,搜寻嫌疑人。他们行至村中,发现一农户家正亮着灯,房屋前、后门都敞开着,后门直通山林,一个脸上划有清晰伤痕的年轻人坐在椅子上,正与边上4人说着话,时不时地四处观望。凭着职业敏感与此前走访掌握的嫌疑人体貌特征,龙勇兵断定此人就是许某某。
“许某某!”龙勇兵朝他大喊一身,许某某惊魂未定,没等他反应过来,龙勇兵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冲上前把他摁倒在地,屋里其余4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抓捕吓愣了。“我当时来不及考虑任何问题,因为只要我一犹豫,许某某发现后就会往后山逃跑,要抓住他就更困难了。我也没有想过他是否带有凶器,因为我是一名警察,职责所在,只能勇往直前。”龙勇兵说,他至今也不知道当时从哪里冒出来的力量,任凭许某某如何拼死挣扎,他都牢牢压制住了。直到带路的村民喊来龙勇兵的同事,一起将嫌疑人捉拿归案后,龙勇兵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累得近乎虚脱,衣服被撕扯磨破,身上乌青淤血,伤痕累累。
“工作是辛苦,条件是有限,但能履行职责,让群众感到满意,我觉得再怎么都值了。”直到今天,龙勇兵还是会对年轻一代的民警这么说,因为他觉得这就是警察该有的样子。